中班社会小麦的一生教案

学问乐 人气:2.6W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社会小麦的一生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社会小麦的一生教案

中班社会小麦的一生教案1

活动目标:

父亲节快到了,幼儿能自发组成小组并选择某个主题进行商讨。

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1、为幼儿准备各种颜色的彩色纸

2、记号笔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提出活动主题:

教师:父亲节快到了,作为小记者,你有什么打算呢?

2、幼儿分组商讨采访主题

效果分析:对于父亲节的话题,孩子的想法真是太多了。

他们的打算有:

1、采访爸爸,了解爸爸的有关信息。

2、采访爷爷奶奶,了解爸爸小时侯的信息。

3、采访整个大班的爸爸,统计出爸爸“打呼噜”的有关情况。

4、采访妈妈,了解妈妈眼中的爸爸。

5、采访爸爸的工作,并进行统计。

6、采访小朋友,了解小朋友眼中的爸爸。

7、了解父亲节,孩子想送给爸爸的礼物。

8、收集爸爸的照片,并举行“爸爸照片展”。

9、比帅(把爸爸小时侯的照片和小朋友比比,看谁帅。)

接着,孩子开始自由组合,分组并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话题,而后,小记者开始行动了。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幼儿园活动,加深了父亲对幼儿园教育的理解,密切了父亲与孩子间的感情.同时,培养了幼儿对父亲的尊敬和亲近感,并使孩子能对父亲保持一种感谢的心情,同时也让当爸爸的男人们体会到了自己的自尊!

中班社会小麦的一生教案2

设计思路:

麦子是很普通的一种农作物,但对于幼儿来说,却是很生疏的;况且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因此我设计了这节课,引导幼儿了解小麦,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2.培养幼儿的动脑思考能力和反映能力。

3.引导幼儿认识小麦的生长过程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难点:

1.重点: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和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粮食。

2.难点:区分出各种麦制品。

活动准备:

1.按教学要求自制的《小麦的一生》课件一盘:小麦的生长过程;儿歌《大馒头,哪里来》。

2.实物小麦一株,麦粉制的食品,麦杆工艺品。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认识其根、茎、叶的形状;并了解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

1.师:小朋友都见过小麦吗?它长得什么样?

让孩子自由讨论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

2.出示实物小麦,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认识其根、茎、叶的形状:小麦的茎俗称麦秸,空心、有节、光滑、叶狭长;茎的顶端长麦穗,麦穗有针一样的麦芒,麦穗成熟时是金黄色的。

3.出示课件: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秋季农民把麦种播在地里;冬季压实麦苗;到第二年春天,麦苗长得绿油油的,并逐渐长大、抽穗、开花、结籽;5月底6月初,麦子慢慢地由绿变黄,成熟,农民伯伯开始收麦,叫夏收。

二.出示各种麦制品,了解麦子的用途。

1.出示各种麦制品,引导幼儿了解这都是用麦子做的。

2.引导幼儿了解麦子的用途:麦粒可磨成面粉;面粉可做成馒头、面条、饺子、蛋糕、饼干、面包等;麦秸可编制各种草帽、扇子、垫子、草包等,也可作燃料和泥墙皮。

3.游戏“麦爷爷找孩子”。

请一个幼儿带上小麦头饰,当麦爷爷。其余小朋友当面粉制品(把面粉制品的图片挂在幼儿胸前)。麦爷爷说:“我的孩子不见了,他们都变了样,哪是我的孩子呀?”幼儿依次说:“我是面包,是麦爷爷的孩子。”“我是饼干,是麦爷爷的孩子。”

三.联想活动:

小麦是夏季里成熟的粮食作物,你在夏季里还见过哪些粮食作物?(早稻、玉米、高粱、番薯......)

四.教育幼儿爱惜粮食。通过儿歌《大馒头,哪里来》体验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爱惜粮食,不剩饭,不掉饭粒。

儿歌:《大馒头,哪里来》

大大的馒头哪里来?

白白的面粉做出来,

白白的面粉哪里来?

黄黄的小麦磨出来,

黄黄的小麦哪里来?

农民伯伯种出来。

伯伯阿姨劳动忙,

大家都要爱惜粮。

五.延伸活动:

幼儿园可适当组织幼儿到麦田参观或参加拾麦穗的公益劳动,以体验粮食来之不易,加深节约粮食的认识。

活动反思: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都非常优越,加之受社会上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等坏风气的影响,在幼儿园里幼儿挑食、剩饭的现象十分普遍。针对这种情况,设计这一主题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粮食来之不易,体验成人劳动的艰辛,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爱惜每一粒粮食的良好习惯。

中班社会小麦的一生教案3

设计思路:

麦子是很普通的一种农作物,但对于幼儿来说,却是很生疏的;况且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因此我设计了这节课,引导幼儿了解小麦,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2.培养幼儿的动脑思考能力和反映能力。

3.引导幼儿认识小麦的生长过程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难点:

1.重点: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和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粮食。

2.难点:区分出各种麦制品。

活动准备:

1.按教学要求自制的《小麦的一生》课件一盘:小麦的生长过程;儿歌《大馒头,哪里来》。

2.实物小麦一株,麦粉制的食品,麦杆工艺品。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认识其根、茎、叶的形状;并了解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

1.师:小朋友都见过小麦吗?它长得什么样?

让孩子自由讨论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

2.出示实物小麦,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认识其根、茎、叶的形状:小麦的茎俗称麦秸,空心、有节、光滑、叶狭长;茎的顶端长麦穗,麦穗有针一样的麦芒,麦穗成熟时是金黄色的。

3.出示课件: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秋季农民把麦种播在地里;冬季压实麦苗;到第二年春天,麦苗长得绿油油的,并逐渐长大、抽穗、开花、结籽;5月底6月初,麦子慢慢地由绿变黄,成熟,农民伯伯开始收麦,叫夏收。

二.出示各种麦制品,了解麦子的用途。

1.出示各种麦制品,引导幼儿了解这都是用麦子做的。

2.引导幼儿了解麦子的用途:麦粒可磨成面粉;面粉可做成馒头、面条、饺子、蛋糕、饼干、面包等;麦秸可编制各种草帽、扇子、垫子、草包等,也可作燃料和泥墙皮。

3.游戏“麦爷爷找孩子”。

请一个幼儿带上小麦头饰,当麦爷爷。其余小朋友当面粉制品(把面粉制品的图片挂在幼儿胸前)。麦爷爷说:“我的孩子不见了,他们都变了样,哪是我的孩子呀?”幼儿依次说:“我是面包,是麦爷爷的孩子。”“我是饼干,是麦爷爷的孩子。”

三.联想活动:

小麦是夏季里成熟的粮食作物,你在夏季里还见过哪些粮食作物?(早稻、玉米、高粱、番薯......)

四.教育幼儿爱惜粮食。通过儿歌《大馒头,哪里来》体验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爱惜粮食,不剩饭,不掉饭粒。

儿歌:《大馒头,哪里来》

大大的馒头哪里来?

白白的面粉做出来,

白白的面粉哪里来?

黄黄的小麦磨出来,

黄黄的小麦哪里来?

农民伯伯种出来。

伯伯阿姨劳动忙,

大家都要爱惜粮。

五.延伸活动:

幼儿园可适当组织幼儿到麦田参观或参加拾麦穗的公益劳动,以体验粮食来之不易,加深节约粮食的认识。

活动反思: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都非常优越,加之受社会上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等坏风气的影响,在幼儿园里幼儿挑食、剩饭的现象十分普遍。针对这种情况,设计这一主题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粮食来之不易,体验成人劳动的艰辛,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爱惜每一粒粮食的良好习惯。

中班社会小麦的一生教案4

活动目标

1.能从多种角度观察水果,了解夏天水果的内部结构。

2.能用不同的线条组合表现自己的感受及观察结果。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PPT。

2.画纸、勾线笔、彩色笔。

3.《幼儿画册》第2册第30页,第3册第43页。

活动过程

1.猜谜导入,出示图片:

让幼儿知道夏天有很多水果,比较它们的形状.颜色..味道,讲述其外部特征。

2.观察水果的内部结构(PPT)。

(1)教师拿出几盘水果,有完整的,也有被切成两半的(可横切,也可纵切),供幼儿分组观察比较。

(2)师生共同讨论每种水果的内部结构。

3.写生画:《夏天的`水果》.

(1)在每组桌上,幼儿可任意组合放置西瓜.哈密瓜.或猕猴桃等。

(2)幼儿进行水果写生。

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细心观察。

(2)合理布局,先从大水果开始画,再把小的水果安排在适当的位置上。

(3)不要求幼儿完全写实,可以写生与想象相结合,做象征性表现。

4.师评价、总结。

教学反思

绘画的过程是创造的过程,是想象的过程。总之这次教学活动我以幼儿的发展为前提,让幼儿在兴趣中使学习任务变得积极、主动,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注重加强幼儿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还改变了以单纯传授知识和模仿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幼儿在动脑动手实践中观察、思考、想象,鼓励幼儿努力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幼儿也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爱好,培养了兴趣,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整个活动从而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说,我们不但要关注幼儿艺术活动实际呈现出来的结果,而且更加要关注艺术创造的过程。要以幼儿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创造个性的培养为中心任务。

中班社会小麦的一生教案5

活动设计背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我们的家乡在新疆,新疆自古就有“瓜果之乡”的美誉,吐鲁番的葡萄、库尔勒的香梨、阿克苏的苹果、喀什的石榴驰名中外。《家乡的水果》这一教学活动就是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教育幼儿爱祖国就要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家乡就应该知道家乡有哪些水果,从而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水果并能说出其名称,如:苹果、石榴、葡萄、梨子。

2、体验与同伴交流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掌握“苹果、梨子、石榴、葡萄”等词语。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活动准备

1、葡萄、石榴等夏天家乡常见的水果图片。

2、当地水果,如:苹果、葡萄、梨子等实物。

活动过程

一、歌曲郊游导入活动:今天,老师又要带小朋友去郊游了。你们准备好了吗?出发!

二、展开部分

1、图片认识

首先我们来到了阿克苏站,小朋友们你们看,提问:这是什么水果,(苹果)。

(音乐郊游)小朋友们坐好了,我们又要出发了?哇,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喀什,好多好多红红的东西,这种水果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呢?(石榴)

小朋友们,你们看,我们到了库尔勒,这又是什么水果呢,(梨子)

下一站,老师还想带你们去个地方吐鲁番,这里有什么呢?谁能说一说呢?(葡萄)教师将孩子们说的水果图片贴在黑板上,引导幼儿认识苹果、石榴、梨子、葡萄。

2、实物再认

今天我们认识了家乡的好多水果,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装有“水果”的口袋拿出来,边拿出口袋,边念儿歌:“奇妙的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一摸,摸出看看是什么?教师摸出石榴问:这是什么(这是石榴),要求幼儿说出水果的名称。”

三、结束部分

请小朋友拿出自己摸到的水果分给大家吃。边吃边交流家乡的水果,说说家乡的好。

教学反思

孩子们对身边的水果真是太了解了,出乎我意料之外,说明这些水果对小朋友的耳濡目染之深。因为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事物,所以每个孩子都能说出很多。孩子的一句:“怎么那么多啊。”油然而生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孩子能说出很多水果的名称,但是对水果与季节的关系还不太了解,我将这个问题留给他们回家自己找大人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