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学问乐 人气:2.43W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

2.学习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这一“奇迹”记叙下来的,怎样具体介绍地道的式样和特点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播放情景朗读课文。

三、提出自学要求。

1.学生默读思考:仔细读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文章的哪个部分?说说为什么?准备好以后,说给你的伙伴听听(学生默读后,把自己的理解在书上加以批注,以便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在师生共同探讨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地道战产生的背景、作用;地道的式样和特点;地道战的地位——在抗日战争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2.说地道战是抗日战争惊人的奇迹,那么它奇在哪儿?(围绕“奇迹”这一中心词深入学习地道的式样和特点这一重点内容。)

(1)介绍地道结构时,重点介绍了哪几个部分?每部分有何特点?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地道奇在哪里?(自学、讨论后板书:地道、地洞、气孔)然后再引导学生归纳:从总体结构看,地方隐蔽:街道下面、庄稼地下面;高深适宜:四尺多高,离地面三尺;构造齐全:住人、拴牲口、做厕所、气孔;作用极大:保护群众。

(2)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情况?你又怎样理解地道之“奇”?(小组讨论交流后,引导学生归纳:从隐蔽自己,打击敌人方面的结构看,口外:隐蔽安全,堆满荆棘,设置陷坑;口内:活道——“孑口”,死道——地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对付敌人的破坏从哪两方面讲的?地道又奇在哪里? (小组讨论交流后归纳:从对付敌人破坏方面的结构看,防火攻——土和沙;防毒攻——吊板;防水攻——跟枯井暗沟相连;从通讯联络方面的结构看:“无线电”——吆喝声,“有线电”——拉铃声。这些都说明了地道的“奇”。)

小结:

(1)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此时你们最想说什么?(启发引导学生联系读过的课外书,看过的电影、电视,谈自己的理解、感想。)

(2)作者把结构十分复杂的地道,介绍得条理分明,井然有序,使我们一目了然,如临其境。你能根据课文介绍画出地道示意图吗?试着画一画。

四、总结、扩展

1.课文按怎样的顺序把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讲明白的?(先讲地道战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有什么作用;再讲地道的式样特点;然后讲怎样粉碎敌人的火攻、水攻、毒气攻;最后讲地道战在抗日战争留下了惊人的奇迹。)课文抓住了事物的几个方面,有条理地记叙了地道战,今后写作时要学习运用这种方法。

2.谈体会:学了这篇课文,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教学板书:

冀中的地道战

产生 式样 大洞、气孔顽强斗志 打击敌人无穷无尽 特点联络自己的智慧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2

教学目标:

1、感受黄河象骨骼化石“高大完整”的特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及目的。

2、评价科学家的假想,渗透科学的态度及思维方式。

3、归纳科学小品文的特点,拓展《我是电》和《尘埃的自述》,使学生在读法和写法上有所提高。

教学重点:

1、重点感受黄河象骨骼化石“高大完整”的特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及目的。

2、评价科学家的假想,渗透科学的态度及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

一、在比较中体会黄河象的“完整”

1、在比较中找到两文结构的不同

(1)回顾第一课时的内容,完成表格的填写。

题 目

《黄河象》

《奇异的琥珀》

体 裁

科学小品

科学小品

提 纲

1、化石的样子

2、假想化石的形成

3、化石的发掘

1、假想琥珀的形成

2、琥珀的发现

3、琥珀的样子

(2)看看这两篇文章,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预设:《黄河象》先写了骨骼化石的样子,而《奇异的琥珀》在最后一段才写了琥珀的样子。

(3)为什么《黄河象》在第一自然段就比较具体地写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样子?

2、要想知道为什么这样写,我们就要先来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

(1)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黄河象骨骼化石样子的句子

2、黄河象骨骼化石有怎样的特点?(特点:高大、完整)课文是怎样把这个特点写出来的呢?

(2)学生自学画批

(3) 交流中,有重点地引导体会

出示:

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化石骨骼安装起来的。看,前端是3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在100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

“这句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化石骨骼安装起来的”运用数字说明的方法说明黄河象骨骼化石高大,它是我国目前为止发现的的一具黄河象骨骼化石,越大越不容易保存完整,可是除了尾椎骨以外,其它全部是由化石骨骼安装起来的,由此可见其完整程度。

“甚至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运用举例的说明方法说明,那么高大的骨架却连这么小的舌骨、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真是完整,真是太不可思议、太罕见了。

(4)看,这具黄河象的骨骼化石(出示图片)就实实在在的陈列在离我们不远的,地处天桥的北京自然博物馆里。

引读——“这架黄河象骨骼化石高4米,长8米……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

3、回到刚才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在文章开始就写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样子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

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是很少见的。

补充资料:黄河象的骨骼化石,是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剑齿象骨骼化石中最完整的一具。黄河象骨骼化石是人们了解古地理、古气候的珍贵资料,是中国古生物发掘的重要成果之一。

预设:黄河象骨骼化石高大完整,太少见了,很珍贵,非常有价值,作者太想让我们了解它了,所以课文一开始就介绍了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样子。

引读——“这架黄河象骨骼化石高4米,长8米……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

4、刚才我们对两篇文章进行了比较,从中找到了它们的不同,也就是说,即使是同类文章,因表达的需要又会有所不同。这正是共性之中见个性。

二、读故事,体会科学小品的合理、有趣

1、从比较入手进行阅读

我们再来看这两篇文章的提纲,有什么相同吗?(都有一个假想的故事)

题 目

《黄河象》

《奇异的琥珀》

体 裁

科学小品

科学小品

提 纲

1、化石的样子

2、假想化石的形成

3、化石的发掘

1、假想琥珀的形成

2、琥珀的发现

3、琥珀的样子

2、评价科学家的假想

(1)读一读科学家假想的故事,请你用一个词来评价一下这个假想的故事?

(2)集体交流

当学生说到可以用“合理”这个词来评价时(板书:合理),追问学生:从哪儿看出这个假想故事合理呢?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体会:天气炎热,疲劳饥渴,脚踩砾石……

有依据

科学家的假想很合理,那么科学家假想的依据是什么?

……它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砾石。从它站立的姿势可以想象出它失足落水那一瞬间的'情景。从它各部分骨头互相关联的情况可以推想出它死后就在原地没有被移动过……

小结:科学家就是依据黄河象出土时的样子,想到……想到……有依有据,合理严密,这就是假想,

这是科学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也是科学的态度。

3、在归纳中明确科学小品的共性特点

(1)从科学家假想的这个故事中你都知道了哪些你以前不知道的科学知识呢?

预设:

化石的形成经过很漫长的时间——化石形成的必要条件

只有封闭起来才有形成化石的可能——这是化石形成的必要条件

化石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知道远古时期的地理、地貌,知道远古时期有哪些动物、植物)

(3)小结:通过生动形象的假想故事,我们收获了这么多的科学知识。这就是科学小品的特点(板书:讲科学知识)

三、梳理认识,拓展科学小品的表现形式

1、《奇异的琥珀》和《黄河象》都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相关的科学知识。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科学小品都有假想的故事呢?

2、我们再来读一读《我是电》《尘埃的自述》这两篇科学小品,边读边想这两篇科学小品是用什么形式向我们介绍科学知识的呢?(自述的形式,就是以第一人称向大家介绍自己)

3、科学小品的表现形式不仅仅有讲故事和自述这两种,还有对话、描述等其他的形式,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陆续的接触到。

四、作业

继续阅读《我是电》和《尘埃的自述》这两篇科学小品,想一想通过他们的自述你都了解了哪些科学知识呢?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四字词语感受大象的勇猛、温和、聪明而有灵气。

2、了解泰国独特的风情与文化,感受泰国人与大象和谐相处的境界。

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学着写一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段落。

教学重点:

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感受人象之间的和谐融洽。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初识泰象

1、显示大象图片,这是什么动物?板书象,你在哪里看到过它们?看到它,你想到哪些词语来形容?(庞然大物,巨大无比,力大无穷等)

2、板书与象共舞,谁与象共舞?一看到这四个字时,你有什么感觉?

可是,真的就有这样的事情,它就发生在我国南面的泰国。

3、简介泰国。问:你对泰国了解多少?

师补充:泰国是一个风光美丽、文化独特的国家。它素有“万象之国”的美称!腿粗如柱,身似城墙的庞然大象,在泰国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每年11月的第三个周末,都要在产象最多的素辇市举行盛大的象节。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泰国,“与象共舞”!

二、词语引路,初步感知

1、以课件展示如下词语

(1)朗读这些词语。

(2)读了这些词语你们发现了什么?

(3)咱们给这些词语归归类?

大象勇猛的词语:冲锋陷阵、攻城守垒、以一当十、以一抵百;

大象神态的词语:熟视无睹、 不慌不忙、悠闲沉着、 晶莹温和;

大象动作的词语:小心翼翼、悠然而去、屈膝点头、彬彬有礼、

翩翩起舞、舞之蹈之、摇头晃脑、踮脚抬腿;

词语朗读指导。第一组:读出大象的勇猛来。指读,齐读。

第二组:这样的大象你还害怕吗?读出大象的种种神态,仿佛大象就在眼前。

第三组:读到这些词语,你的眼前就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词语里面隐含着一幅幅画面,一边读词语,一边想象画面,你就会读出词语含着的意思与感情,现在我们试试,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

现在叫你用几个词语来形容大象,你脑中积累的词语是否比刚才更多了。

2、读了这些词语,大家又读了五遍书,说说你对泰国的大象留下什么印象?

3、老师有个问题:在泰国,人和大象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这也是导读中的问题。板书:人 象 (和谐,亲密)

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吗?你有什么理由来证明?

三、整体研读,感受和谐

1、默读课文,在每段中找到能说明人象和谐亲密关系的句子,画上波浪线。等下把理由说给同学和老师听。

2、交流句子。

预设

①大象对人群已经熟视无睹。板书:熟视无睹

点拨:(熟视无睹)什么意思?熟视无睹到何种程度?为什么这样熟视无睹。(不再害怕,戒备,而是对人产生了信任的感情)

②象是泰国的国宝。

点拨:泰国人对大象存有亲切的感情,一点儿也不奇怪,为什么不奇怪?大象为这个国家,为人民做了哪些事情?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象是泰国的国宝从国宝这个词,就可以知道泰国人对大象的喜欢,尊重。板书:国宝

③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

点拨:没有距离到何种程度?这个人包括哪些人?

泰国人对于大象是

板书:平静坦然

④大象为游客表演,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作按摩,(信任大象。)

有趣的是,它偶尔也会和人开开玩笑。(多么可爱顽皮的大象,给游客带来多大的快乐呀,从中我们也感受到人和大象是多么亲密和谐)

板书:(表演、按摩、开玩笑)

⑤表演的尾声,也是最__……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四、重点研读,“与象共舞”

1、课文写了这么多内容,为什么题目单单叫做“与象共舞”?(因为与象共舞最能体现人和象的和谐与亲密关系。)在板书中做上箭头。

2、好,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一段。课件出示这一段句子:最使人难以忘怀的……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如果大象会笑,此刻所展示的便是它们独特的笑颜。

3、哪一句最能体现人和象之间的亲密,和谐?(指一生朗读,用黄色字样标出)

说说你的感受。(随即点拨)

人群和象群,这个人群包括哪些人?为什么大家都要上去和象一起跳舞?

(被欢乐的气氛感染,看到翩翩起舞的大象,产生对大象由衷的喜爱,情不自禁想亲近大象,远远看着不过瘾,只有和它一起跳舞才能充分表达对它的喜爱)

此时,在游客的眼中,一只只大象就像( )

4、指导朗读: 把你的感受带进去,再读这个句子。

而翩翩起舞的大象,有了人群的加入,显得更加的——兴奋、高兴。从哪里看出?此时在大象的眼中,舞动着的人们就像( )

5、让我们走进人和象的内心,出示填空题,训练说话。

此刻,如果你就是与象共舞的游客,你会激动地想

如果你就是在舞动的大象,你可能会想

师:这一舞,舞出了快乐,舞出了信任,舞出了和谐,舞出了融洽。

6、带着各种感受,有滋有味地再读这一段。

7、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哪一句话概括了主要意思?课件显示句子。你发现这个段落的结构特点了吗?先概括再具体。(板书)先概括地写最难忘的是看大象跳舞,再具体地写大象怎样跳舞,人和大象怎样共舞。这就是先概括再具体的写法。我们回到上文看看哪些段落也是这样的结构?找出来

课件一句一句出示概括的句子:象是泰国的国宝。

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

据说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

有四段都是采用先概括再具体的写法。使条理非常清楚。

五、总结课文,迁移写法

1、老师小结课文。

这节课我们细细研读了课文,深深感受到了泰国独特的风情:人象共舞,和谐融洽的场面。想看看这些画面吗?老师找了几张,让我们细细地欣赏,静静地感受着。可能你对人和大象的和谐亲密会有更深的感受。

2、这节课我们还学到了一种写法:先概括介绍后具体描写。如课文的2-5小节。

3、课堂练习

人和大象的关系是多么和谐融洽啊!

板书设计:

与象共舞

和谐亲密

人←———→象

平静坦然 熟视无睹

国宝 表演、按摩、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