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棉花糖》教学反思

学问乐 人气:3.3W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是棉花糖》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是棉花糖》教学反思

《我是棉花糖》教学反思1

今天我在教研组中上了开学以来的第一堂公开课,心里比较激动。由于是借班上课更是让我不知所措。但是我活泼开朗的性格还是让我用坦然的心态去面对了,小5班的小朋友还是比较配合的,而且在上课的过程中给了我很多的快乐。就这样我的一节课很顺利的下来了,本来以为小班的音乐课还是很难把握好的,因为幼儿都比较兴奋激动,喜欢乱跑,有时候还要收不回来。还好课很顺利的上下来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我们组的前辈们给我提出了以下几点:

1、《我是棉花糖》是歌唱活动,我的开始部分时间过长了点,侧重点不明显。应该在幼儿学唱歌曲部分适当可以再丰富点!

2、第一部分时,教师在引导幼儿做棉花糖的时候,可以让幼儿适当的学做各种小动物的动作,为下面歌曲内容做铺垫。

3、在唱唱棉花糖部分,教师和幼儿集体唱完一遍后,教师可以适当的请几位能力强的小朋友上来表演。

4、在最后结束处,幼儿变动作时,可以让幼儿定住造型,这样会更加完美。

哈哈!加油相信在前辈们的指导下我会变的越来越棒!

《我是棉花糖》教学反思2

《纲要》中提出:给予孩子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

《我是棉花糖》选自《甜甜蜜蜜》这一主题。孩子们在喜爱糖果、亲近各种各样糖果的同时,对糖果中的棉花糖有着很浓厚的兴趣,发现棉花糖很软,可以像橡皮泥一样捏来捏去,非常有趣。这首乐曲旋律欢快,歌词浅显易懂,很有趣味性,适合小班孩子进行歌唱活动。孩子可以自由做变变变的动作,可以变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充分地发展了孩子的思维以及对活动的兴趣,本次活动我利用看一看、摸一摸、变一变的方式帮助幼儿熟悉、记忆歌词。在创编的过程中考虑到歌曲比较简单,所以让幼儿自由模仿各种动物,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变的东西,让孩子在一遍一遍的游戏中体验到歌唱活动的快乐。这节课的目标和难点就在于发挥幼儿的想象用肢体语言创编动作。

这个活动以前也上过,在一些基础及不足之上,有些方法和过程都做了修改,使活动能够更加顺利、有序、有效。

第一环节:奇妙的棉花糖(出示实物棉花糖),让孩子看一看、摸一摸更加直观地了解棉花糖的特征,以棉花糖的口吻来介绍给小朋友,这样很快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接着我让让幼儿把自己想象成棉花糖,以朋友喜欢的方式来帮助幼儿记歌词,这一环节孩子都较感兴趣,基本上在三遍之后都能记住歌词。这样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显得比较顺利,幼儿很容易记住歌词和旋律。这个环节让幼儿适当的`学做各种小动物的动作,为下面歌曲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在学唱环节中,以多种形式演唱歌曲,让小朋友们先一起唱,在分男女唱,由于小班幼儿年龄与思维能力问题,对于男女还不是很清楚,虽然我一直提醒妹妹小朋友和弟弟小朋友来区分,可还是有个别幼儿搞不清自己是男是女,在这个环节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再者这一环节也是整个活动的主要环节,在孩子完全学会歌曲的情况下开始下面的创编环节,并把自己编出的小动物唱到歌曲里,使孩子对整首歌的完整性把握的很好。在做变小动物的过程中,我引导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变,转动手腕、转体、摇动身体、甩手变等等,整个过程孩子们显得兴趣浓厚。为了防止以前出现过的过度兴奋,我就引导幼儿先想好某种动物,然后再歌曲结束时,全部变好,静止不动,让我看一看都变出什么来了,避免了以往教学中碰到的个别小朋友总是要变很久,才变出来,让其他小朋友等很久;还有调皮出来瞎胡闹的现象。通过我的不断启发和幼儿的表演以及生生互动环节中,孩子们能把自己当成棉花糖变出了许许多多不同的东西,每位幼儿都发挥了自己的想象空间,有的孩子变出了小鱼、有的变出了小鸟、有的还变出了灰太狼、美羊羊等各种不同的物体。

总之,整个活动在“唱唱、变变”棉花糖的过程中比较顺利地结束了,在音乐的伴奏下体现了那种愉快、活跃的气氛,深深地感染了这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