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残酷压力 教师的心理素质堪忧

学问乐 人气:2.91W

 

面对残酷压力 教师的心理素质堪忧

今年四月初,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外公布了一项不太乐观的调查结果:SCL-90心理健康量表对辽宁省14个地市、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的抽样检测结果表明,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 的教师已构成“心 理疾病”。而且,从分布态势上看,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最为突出,其次是初中、高中。城市教师心理障碍率高于乡村,小学女教师心理障碍率高于男教师。 

真正健康的人,是心理、生理、伦理三方面的健康。新时代的教师不仅仅是“教书匠”仅灌输已有知识,而是在教育过程中造就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者与开拓者。教师是综合职能的社会角色,是心理工作者和精神治疗医生。教师的工作就是研究学生个性规律,按其独特的规律培养和发展个性。教师良好的个性人格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可替代的“阳光”。新型的、民主的、现代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 

教师的心理健康更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和人格发展。特别在中小学阶段,这种连锁反应更显突出。师生关系紧张常常导致极端事件的发生,由此给学生造成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如,1993年,辽宁一个小学女生在墙上写了‘老师,你错了’,然后跳楼自杀。无数事实说明,教师是教育影响的主导者、 支配者。从人格到认知到意志、情趣、态度、兴趣、行为习惯,从有意识到无意识,教师对教育环境的调控对学生来说可能是“决定意义的”。心理健康水平高的教师,他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反之亦然。由教师心理问题的'凸显,教师的心理教育理应加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灵魂工程师的内心世界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心理不健康的原因何在? 

当前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突出;虚荣心理明显;焦虑水平偏高;性格忧郁孤僻;逆反心理较强。通过对教师现状分析,剖析根源,主要原因及对策是: 

1.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大。教师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且班级学生偏多,学科繁杂,教学任务偏重超负荷;加之多数学校仍按“升学率”“优生率” 来考核教师,决定评优晋级和奖金发放;名目繁多的检查、考评、验收也使教师穷于应付、疲于奔命。因而,切实制定新的工作量、工作质量考核标准,废除以 学生考分和升学率评定教师 

2.心理安全感不足,福利待遇缺乏保障。农村教师工资拖欠严重,城市学校也有不能全额发放现象。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不尽人意”。新的竞聘制使不少处于弱势的老师不适应。如某市教育系统曾开展教师竞争上岗,结果在聘任名单尚未公布时,就有6位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老师相继自杀。当前学校应尽量地为教师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成长的环境,解决好落聘教师的善后问题:为妥善安置未聘教师提供信息、帮助指导、创造从业的条件,避免工作、精神的失落,解除后顾之忧。 

3.教师需要的多元化长期被忽视。社会赞美教师的是春蚕精神、蜡烛精神,强调的是奉献、责任,可是相对比较而言,却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平凡人的需要、获得,对他们的关爱是不够的。首先,应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人格、心理健康水平甚至比他的专业知识水平更重要。给教师设计、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给教师以真正的幸福。只有社会善待教师,教师才会全身心地善待学生。 

4.对教育改革的不适应。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教育领域的矛盾日渐明显。问题在于,一方面积淀下来的许多教育、教学弊端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有过之而无不及,素质教育迟迟不能推展,在错误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作用下形成的教育环境,造成教师思想的矛盾与困惑,压抑了教师的个性发展、扼杀了创造精神;另一方面,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加之教师教学技能的欠缺和素质发展的滞后性,教师无法适应与不堪重负。所以,教师心理的焦虑、困惑日渐增多,教师承载了太多的矛盾,因而更应注重营造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思想基础和良性运行机制:①引导教师确定恰当的奋斗目标;②注意建立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③加强教师心理研 究;④创设良好教学工作条件。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俞国良教授指出,学生减负了,教师却应该“加负”。这个“加负”并不是指以前那样加班加点给学生补课,而是教师与学生都应补上心理健康这一课。当前,应进一步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德、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尤其在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加强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提高教师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及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上下大力气。 

摘自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