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行知二中中学学区范围

学问乐 人气:2.76W

行知二中是一所民办初级中学,坐落在宝山中心城区,占地40余亩。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上海行知二中中学学区范围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海行知二中中学学区范围

学区范围:面向全市招生。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子青路99号,电话:021转56104504。学校继承和发展陶行知教育思想,坚持“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以提高全面素质为目标”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求真务实、追求卓越。

学校简介

学校现有高级教师11人,区级学科带头人2人、教学能手2人。其前身是上海市化成中学。1997年5月由化成中学和市重点中学行知中学初中部合并,转制为上海市行知第二中学(公助民办)。2002年4月,再次转制为民办行知二中。

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市德育先进集体、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市优秀学习型家庭实验基地、市家庭教育实验基地、市雏鹰大队、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区绿色学校等。

2003年刘星妍同学被评为上海市十佳雏鹰好少年,邢诗萌同学被评为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2004年,陈思雨同学被评为上海市科技希望之星。在历年初三学业考试中,行知二中勇夺宝山区中考状元四连冠,被市、区级重点高中录取人数比例始终位居宝山区之首,录取率连续稳定保持在80%以上。05年应届初三毕业班在区质量管理考试中优异成绩,600分以上人数54人,占学校学生数26.2%,占全区总高分人数23%(高分人数及百分比均为全区第一),67名同学获推优生直升高中资格;在05年初中学业考试中,460分以上54人,占参考人数40%,占全区18.6%,为全区之冠,450分以上97人,占参考人数72.9%(市零志愿录取资格线)。学校设有“至德奖学金”,学生获奖人数达33%。

学制发展

二段制与三段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进步。到了戊戌时期,中国教育从最初的“一段制”,发展为“二段制”。如1895年盛宣怀奏准设立天津中西学堂,分头等学堂(即外国所谓大学),二等学堂(即外国所谓小学堂),二等学堂头班毕业后,即升入头等学堂四班,其余以次递升。这是中国最早的分级学校,但仍无明确的“中学堂”之称。至1896年孙家鼎书《议覆开办京师大学堂折》时,也仍限于小学、大学两段,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中学”之称。

1896年盛宣怀奏办南洋公学,并分为外、中、上、师范四院,开始有了“三段”的形式,即中院相当于中学一级,这是中国中学教育之始。南洋公学于成立时,设总理一员,相当于今天的“校长”;总教习一员,执掌全校教务工作,相当于今天的教务长;另外还设有学监等职。如蔡元培在南洋公学时就担任总教习一职。

体制改革

管理体制改革

截至1902年学制改革之前,中国中学教育虽有了一定发展,但其内部行政管理仍很混乱,行政组织设定多是根据办学者的主观意见而定,并无科学依据,这也对中国中学教育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而且由于当时学制未立,全国学校管理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人们急待教育的全面改革。

在人们的呼吁下,在社会形势急剧变化的压迫下,1902年清政府开始了教育改革的尝试,并颁《钦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中学堂以府设立为原则,称之为“省立中学堂”,由私人设立的,称为“民立中学堂”。为此,中国有了中学教育的具体设置办法,并规定“总理”为“负校务之全责者”,即总理为校长。可惜该章程并未实行。

1904年进行正式的教育改革,并颁行《奏定学堂章程》,同时对中学管理人员作出了一定规定:中学堂应设监督一员,统辖全学员董司事人役,主管一切教育事宜。并专设了文案员、会计员、庶务员及监学。全国由此有了一套统一的组织管理系统,管理人员也有了统一称谓,避免了中学校长、教务主任等官职随意设置的现象。但是,从对这些管理人员的规定也可以看出,1904年教育改革时,人们对学校行政管理仍无一科学认识,学校中无有序的行政组织,管理中不是层层管理,而是散状布局,不利于形成管理中的层级权威性。

在中学设置一“主管一切教育事宜”的行政官员,并且将之称为“监督”的措施在清末教育改革后一直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