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以妈妈作文

学问乐 人气:1.31W

“不要跑,小心摔倒!”“不要碰,要弄坏的!”“不要捡,这个多脏啊!”这是我以前常常对我女儿说的话,急躁的时候,语气甚至更严厉。用我女儿的话来说就是:“妈妈好凶啊!”

不可以妈妈作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我一样有这样的毛病,小的时候担心她弄疼弄伤自己,到了大一点,也希望不管在学习还是生活上,她不要走弯路,想把自己吃过的亏,碰过的壁统统告诉她,希望她能够走的更快。“这个妈妈试过,这样是行不通的。”“这条路妈妈走过,到不了你要去的地方。”于是便有了上面的话。但,有什么比孩子亲身经历这些,印象来的深刻呢?这样保护真的对她好么?

简单的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孩子的身上,听你的话,一味的相信你跟她讲的所有的“真理”而懒于自己去实践,于是,她有“你”的思维,做“你想”让她做的事情,相信应该没有哪个父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自己的翻版,孩子应该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独立的思想和人生。过分的保护,反而会让孩子产生一些例如:过分依赖,脆弱,胆小,以及行动力差的习惯,我相信,在不危险的事情中,让孩子尝试下“突破”,那她们才会比我们强。

有天,我看到一个故事让我深受启发。这是个切苹果的故事,我们传统的切法都是纵向来切,可是这个孩子偏偏没有按照父母讲的方式,横着切了,结果,惊奇的发现,横着切的话,苹果的中间出现了个五角星,为此,她非常的高兴和兴奋。如果,孩子没有尝试不按惯例来切苹果,那我们还能发现那个苹果中的五角星么?

我经常带我女儿去画胶画,刚开始我也会干涉她,可是后来我试着让她自己来做这件事情,不管她颜料有没有混在一起,有没有颜色配的不好看,我都让她自己来弄。有一天,在画的时候,她跟我讲:“这个颜料不能挤的太多,多了会铺出来的,用牙签刮过去就可以了。”我很惊讶,这是她自己碰过壁后得出的结论,并且她能够总结出来后当做经验来告知我,我非常的开心,也很庆幸在没有磨灭孩子探索的好奇心和行动力前,我领悟到了这一点,希望还不算晚。

简单、粗暴的用“不”来制止了孩子探索新事物,摸索新能力的过程,其实最终会害了孩子。在当下就算孩子迫于你的“压力”停止了这项活动,难保在你没有看见的时候,她仍然会继续她的“探索”。所以,在制止的同时,应该充分了解到孩子这么做的原因,和跟她解释不能够这么的理由是很重要的。

孩子的天性是好奇。探索就是好奇心转换成行动的必经之路。

孩子不会不犯错,在犯了错,受到了教训,得到了经验后,孩子在成长。摔倒过才能学会怎么摔才不会疼,怎么摔摔得不会重。

让我们和“不可以”妈妈说再见,和孩子们一起来迎接那个不是“惯例”世界吧。

家庭教育——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为家长,我觉得不能仅仅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成绩的好坏。我认为,家长应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社会道德、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即家庭教育。随着孩子的成长,知识教学、智力开发这些一定要由专业教师来完成,即学校教育。即便家长懂得这些知识,也可能不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和专业老师的方法相矛盾,所以作为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就是对老师工作的支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中教育的启蒙,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教育。

首先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让孩子喜欢书本。记得小孩还没学会说话前,我们就为他买书,并不厌其烦地讲给他听,还滔滔不绝地介绍周围的人、物、景等各种信息,不管他是否听懂,总之多与孩子交谈。家长也要做个表率,自己也可以多看书,哪怕你拿本书做做样子,孩子看到了也会喜欢看书,并很爱与人交流,性格也很开朗。进入学校学习后,对书本不仅不会讨厌,还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其次,给孩子一个良好宽松的生活学习环境。小孩子上课一时走神,没听懂导致作业不会做,或粗心大意考试没有考好,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以平常心来对待,毕竟他们未来的学习之路还很长。一时的失误并不等于最后的失败,如果一直都很好,他体会不到挫折,也未必是件好事。有时候静下心来分析,小孩子一时考不好,别人问起来感到脸面上过不去,这实际上是自己的虚荣心在作怪。想开了,根本就没有什么。再对比一下自己,小时候读书是否都是那么优秀?可以说我们很多人小时候的学习成绩还不如他们现在,那又有什么灰心呢?所以还是要摆正心态,作业不会做,我们要静下心来,启发点拔他,考试考不好,帮他分析原因,找出差距,争取下次考出好成绩。对孩子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都听过,从故事我们知道环境对于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孟子后来成为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我想这和他有一个睿智的母亲是分不开的!

第三,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是关键,小孩的模仿能力很强,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现代社会纷繁复杂,到处充满着诱惑,要使孩子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必须从小培养孩子高尚的品格,从小就严格要求他诚实、守信、乐于助人,要有集体荣誉感。平时在家对他不说假话,这样也不允许他说假话。

《曾母杀猪》的故事,大家都不会陌生吧。说的就是曾子小的时候他父亲要去赶集而他一定要跟着,曾父为了哄曾子留在家里,顺口说了一句:“好好留在家里,我回来给你杀猪吃。”

曾父赶集回来以后,发现曾母真的在嚯嚯磨刀,他连忙上前问妻子:“你磨刀干什么?”曾母很坚定地说:“我磨刀是为了杀猪呀。”

曾父连忙对妻子说:“我只是为了哄他才这么说的,他一个小孩哄哄就算了,还真要杀什么猪呀?”

听丈夫这样说,曾妻认真起来:“知道他是小孩你才不能说了不做,否则他会怎么看待他的父亲?既然我们已经说了要把猪杀掉给他吃,那就一定要做到,否则,我们这为人父母者不是就失信于一个孩子了吗?”

为了让年幼的曾子知道他的父母是遵守承诺的,曾母最后杀掉了家里那头原本准备过年才杀的猪,给了孩子一个守诚守信的教育。

曾子长大以后成为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后来成为了一个大学者。

第四,不给孩子施加学习压力,适当的时候帮助孩子减轻压力,孩子的心灵是比较脆弱的,压力太大可能会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甚至丧失学习的兴趣。不用给孩子施加学习压力,也不用要求孩子考试要考多少分以上等等,比如有时候测验或考试没考好,心情特别沮丧,我们家长在这时候要对孩子进行保护,安慰他,鼓励他,帮助孩子减轻压力,使他迅速地从失败的阴影中解脱出来,等过一段时间后再来总结上一次失败的原因。我觉得这样做在保护了孩子同时,也教会了孩子正确面对失败的办法。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和根本,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就很难搭起良好的学校教育。当然,学校教育反过来也影响着家庭教育,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很长,同学的交往和老师的鼓励将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

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学习和考试,如何使孩子身心健康地走向未来,这才是很关键的,现在独生子女问题、孩子看电视、玩游戏、上网安全问题,孩子的任性、自私、性教育等问题,都有待老师、家长共同去寻找好的解决途径。

孩子习惯养成之我见

我和小宝的爸爸从儿子很小的时候就觉得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对小宝的成长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就拿教小宝刷牙这件小事来说吧,小宝很小的时候,都是我帮他刷牙,一边刷牙一边我会把刷牙的方法编成儿歌告诉他,在平时还跟他一起复习儿歌,并且告诉他:“牙齿里面有细菌,有小虫虫,不刷牙就会牙疼,要到医院看牙。”同时还给他看爸爸妈妈的坏牙;这时候小宝很想刷牙,我就告诉他,等妈妈给小宝买了自己的牙刷,宝宝就自己刷牙了,让他对刷牙这件事情充满期待;于是我带着小宝去挑选他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小熊维尼的牙刷,回家后就正式刷牙。这时候,妈妈拿着大牙刷做示范,小宝就拿着心爱的小牙刷学习,刷完以后如果没有都刷到,我就再帮他刷一次。慢慢的小宝就会自己刷牙了,他自己也觉得很骄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了,还表演给他们看,长辈们也很配合的夸奖他能干。现在小宝每天都会按时刷牙,有时候玩得疯了,只要跟他讲小熊维尼想叫他去刷牙,他就乖乖得去刷牙了,还会嘟嘟囔囔地说:“牙齿里面有细菌,有小虫虫,不刷牙就会牙疼,要到医院看牙……”。

从培养小宝刷牙习惯的过程中我们家长深深地体会到,孩子的习惯养成需要家长足够的付出。我们总结了6个字——耐心、细心、恒心,和大家共勉。希望每个宝宝都带着一身好习惯开始人生漫长的旅程。

争做世博“好市民”

世博来临之际,我们和孩子们在家学习了《上海市民世博文明公约》。《公约》中的:“当好东道主,友善而热情;观博与游览,排队守秩序;驾车及行路,礼让讲文明;维护好环境,垃圾不落地;言语和衣着,礼貌又得体。”短短10句话,学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首先作为家长,就要自我遵守,给孩子一个好榜样,还要常常提醒孩子的行为规范。我们告诉宇涵:“你是世博‘小市民’,同样要遵守世博文明公约。”

有一天,我接朱宇涵放学回家,老师发给他一颗小朋友带来分享的糖果。在车上,他拿着糖果闻了又闻很想吃,就问妈妈可不可以吃。因为不是棒棒糖,妈妈就允许他吃了。他自己剥好糖,把糖放进嘴里,然后摇下车窗,我猜想他是想把糖纸扔掉。于是我马上问他:“世博小市民你要干什么?”他马上说:“我不是扔糖纸,我是热了。”“哦那你把窗开小点,小心别冷了。”我心理想,原来他不是要扔糖纸,心理很欣慰。发现他的糖纸不见了,于是又问他:“那你的糖纸呢?”他举着手给我看,说:“我拿在手里,到家了我会扔到垃圾筒里的。”我听完这些话,心里很开心并及时表扬了他:“你真是一个‘好市民’”!他听了非常得开心。

这一个小小的生活例子,说明我们做家长的,在平时就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习惯。城市的环境需要大家的努力才能更加美丽,文明礼仪要从娃娃抓起。我们相信世博之后,我们城市的文明和市民的素质都会有所提高,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

谈听读游戏识字与幼儿阅读的习惯培养

作为一个准妈妈,我迫切地想要为我肚子里的宝宝准备一些什么,比如胎教音乐,我会利用空余的时间去收集一些网上所谓的时下流行的舒缓的胎教音乐,让他(或她)感受有节奏的乐曲,为的是培养宝宝的乐感和智力;比如一些童话书籍,我会在教学中使用,讲给班内孩子听的同时也是在讲给我肚子里的宝宝听,只是这一些不知道是否有效果,心里作用大一些吧。时下的父母都抱着和我同样的心态,就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在同伴中能出类拔萃,至少是不能落在别人后面。读了《谈听读游戏识字与幼儿阅读的'习惯培养》之后,我觉得对以后为孩子培养良好的听读和阅读的习惯是有很大帮助的,而听说和阅读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此基础上我也有一些想法,为训练3~4岁的孩子的表达能力方面提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1、父母坚持以正确的口语和孩子交谈。说普通话,语句简短,速度适中,态度亲切,不用叠词

2、把孩子的单词句,扩展为短句。例如:孩子说:“饼饼”家长可以说:“啊,宝宝要吃饼干。”等。

3、孩子视线所到之处,父母及时递词、递句。如:孩子视线注视来往的汽车时,家长应及时说:“汽车开来了、汽车开走了”,看到花草时,家长及时说:“玫瑰花,红红的,小草绿绿的,花儿好看我不摘”等句子

4、委托孩子做事。开始可交给孩子一件事,如:“把妈妈的拖鞋拿来”,逐渐可以连续委托两件事:“再把妈妈的包放好”等。

5、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语言。当孩子已会用简单词语表达时,应鼓励孩子用词语表达请求和需要,不要用指手、点头、摇头代替。

虽然我的宝宝还没有出世,但我已经体验到了为人母的艰辛,希望我现在所积累的一些知识能在日后有所用处。

做智慧型父母,营造严格而自由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环境关系到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助于儿童健康心理和行为的形成。父母教养方式可以分为权威型、专制型和放任型,其中权威型父母被心理学家认为是最有效的教养方式。权威型父母对儿童温情较多而且施予“严格而合理”的控制,能给予子女更多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可促进儿童道德感、良好适应能力和利他行为的发展。而专制型和放任型父母则过多采取拒绝否定、严厉惩罚或过度偏爱等方式,有可能导致儿童出现心理行为问题, 甚至反社会人格倾向。

首先,要让孩子永远被爱围绕

美国心理学家戴维·埃尔金德说:“孩子们最需要知道的是,他们对父母很重要,永远都被爱围绕。”。父母每天要有时间和孩子交流,陪孩子玩耍。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爱中健康成长,才能读懂和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才能营造和谐的亲子关系。在我们家,有这么几个固定的“亲子时间”:早上醒后起床前我会陪孩子躺一会,说说话;傍晚幼儿园放学后我们会陪孩子一起在院子里玩一会,聊一聊当天在幼儿园的情况;晚上睡前则是亲子共读时间,一起看书讲故事。但是现实生活中,有时很难做到同时对工作和生活给予足够关注,这时往往就容易出现问题。“六一”儿童节前我工作特别忙,以至于没有弄清楚孩子们的表演是在5月31日,所以没有帮女儿做好相应的准备,真不知道那一天孩子是怎么自己扛过来的,第二天就生病了。这事让我更加意识到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良好沟通是实施家庭教育的有效保障。

孩子们有自己的感情需要,有意识和思想,但是他们还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就要求父母用智慧去读懂和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真正做到“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上个月的一天,从头一天放学回家开始,女儿就说第二天不想上幼儿园了,这天早上,她又说不上幼儿园。几番旁敲侧击后,才知道原来是老师在幼儿园宣布从这天开始,对于不睡觉的孩子要在全班同学面前通报批评,她害怕自己会被批评,所以不敢上幼儿园了。找到症结后,我就开始对症下药了。首先,宽慰孩子“所有的人,不管大人还是小孩,一开始都睡不着,慢慢地就睡着了”;其次,保证会给老师打电话,告诉老师如果她没睡觉,私底下批评她,但不要当众批评她。孩子这才放下心来,高高兴兴上学去了。当然,我也真的给老师打电话说明了情况。在这件事上,如果我们不问青红皂白,上来就训斥孩子,强迫其上学,那么孩子这一天在幼儿园将会过得惴惴不安,以后遇到类似问题也可能会选择自己硬扛。如果我们不追究原因,“不去就不去吧”,那么孩子在以后遇到困难就可能会习惯于退缩。

其次,教育孩子守规矩但适当通融

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们面临的一个最大挑战是,如何让孩子尽享童年时光的同时避免被宠坏。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明确并且始终如一的规矩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帮助他们区分对错。只有在家庭教育中让孩子懂得规矩,将来进入社会他们才能变成遵守规范的社会人,互相才能产生信赖。不过,规矩固然重要,但家长有时也可适当“通融”,这样可以减轻压力,让孩子更加自觉地遵守规矩。比如在吃糖这个问题上,我们家的规矩是“小孩子不能吃糖”。从婴儿时期开始,我们从来不给孩子吃糖,家长也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吃糖,所以孩子见了糖不馋。等到长大了一些,我们只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才给孩子吃糖,比如到别人家做客、有小朋友来玩等。现在孩子很自觉,知道“小孩子不能吃糖,只是偶尔可以吃一点”。

最后,营造和谐的家庭精神环境,伴随孩子快乐成长

许多研究显示,家庭成员间经常公开表露愤怒和攻击的场面如夫妻相互争吵、打骂孩子等,可作为一种精神应激而增加儿童各种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尤其易导致攻击性行为和抑郁症状。孩子对家庭成员的情绪十分敏感,很小的孩子甚至能感受到父母之间的冷战。长期处于父母不和的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常常有害怕、恐惧、伤心、恼怒的情绪,在行为上常表现为自卑、焦虑、易发脾气等。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心帮助,坦诚的情感表达可以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育。所以绝不能打骂孩子,而应该用平和的语气和尊重的态度和孩子进行沟通。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做智慧型父母,伴随孩子快乐成长。

针对幼儿的两种表现谈家园共育

在幼儿园的活动中,我发现家长来参加幼儿园的半日活动时,平时很活泼的涓涓不说也不动了,爱讲故事的阳阳在老师提问是不肯回答了,做操了,小明拉着妈妈的手有哭有闹、、、

为什么孩子们会在家长面前表现的过于紧张、依赖呢?怎样才能让他们敢于在家长面前得开朗、活泼,让家长看到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真正表现呢?我想家园双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进行教育。

1、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让幼儿愉快的参与活动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他们对幼儿园的喜欢程度也不相同。有的幼儿本很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但听到奶奶说他胆子很小,希望老师多照顾他后,他在幼儿园的表现真的变了,变的非常安静。尤其是在家长来园参加活动时,他总是缠着家长有哭有闹。这其实是家长无形中把自己的情绪传染给了孩子,给幼儿造成了心理压力。还有教师和家长不要在活动之前对孩子有过多的要求,使他们产生畏惧的心理,所以干脆就不参加活动,这种幼儿没有兴趣参与,根本表现不出孩子本来的能力。

二、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家园达到教育的一致性 幼儿在家长面前表现和平时不同,也说明家园教育存在着分歧。所以,教师和家长要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让幼儿够体会到自己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教师要以鼓励表扬为主,并结合幼儿的进步情况,提出新的目标。让幼儿在一个渐进的过程中,树立起良好的自信,促进其表现欲望的增强。

三、给儿创造表现的机会,感受表现的喜悦 其实,幼儿在家庭和儿园中都有许多的表现机会。当孩子画了一条曲线,说了一首诗歌时,应当适时的给予幼儿肯定性的评价。让幼儿体会到我为妈妈表演后妈妈很高兴。使幼儿形成一个好的心态,让其有表演的愿望。同时,教师也要根据不同水平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都能体会到表现的乐趣。 《纲要》中提出: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起自尊心和自信心。这就要求我们家园携手,为每个孩子提供表现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参与,让家长走进幼儿园的活动不再有尴尬

TAGS: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