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好朋友》说课稿(通用5篇)

学问乐 人气:1.25W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好朋友》说课稿(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好朋友》说课稿(通用5篇)

《好朋友》说课稿1

一、欣赏漫画激趣导入

古人云:“趣浓劳轻,乐此不疲。”兴趣是学生作文的一种内驱力。课伊始,教师出示了有趣的人物漫画,让学生猜猜他们是谁。人物漫画是采用夸张谐趣的手法凸显人物的特点,在看是不经意的一猜中,既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又为学生在习作时抓住人物特点进行描写作好了铺垫。

二、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这一环节,我们借泡泡语的提示,从外貌、爱好、事例等帮助学生把握本次习作的重点,明确习作范围,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三、抓住特点描述外貌

首先,我们回顾画家抓住人物特点把画画得活灵活现的方法,让学生让学生明确,只要抓住好朋友的特点,就能把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

紧接着,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机引导学生不仅要抓住特点观察,而且要观察有序。

四、再现事例突破难点

“从读学写,读写结合”是指导学生下笔成文的一个好方法。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长期以来,我们关注外面的精彩,却忽视了身边的美丽;挖掘外面的金子,却忽视了身边的宝藏。面对这种状况,我们欲将步子放慢一点,走得踏实一点,让作文教学回归课本,以力求通过课文这个载体,进行学生写作训练,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以提高。

因此,我们通过分析本单元教材,唤醒学生的记忆,让学生知道可以用一人一事,一人多事等方法来写人。

五、下笔成文展示自我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非无事可做,教师要巡视,了解学情,留心学生好的开头,好的选材,好的语言表达。为评讲做好准备。

六、激励评价习作分享

此环节我们设计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赏评方式,教师将巡视过程中积累的评价素材展示出来,通过评讲润物细无声地再次对习作技巧、选材、语言进行指导,促使学生再思考,教与学呈螺旋式上升。让学生在互相赏评片断、自评的过程中,体验在作文课堂中的成功感。

《好朋友》说课稿2

一、背景分析:

《好朋友》是一篇内容简单却很有意义的童话,先是用整齐对称的文字描述了四组关系密切的生活用品,通过孩子们简单的推理,第五组鸟与鸟笼也应是一对好朋友,可此时作品笔锋一转,一贯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的鲜明主题就此诞生。语言活动借助一个有趣的童话,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赋予熟悉的物品以生命和友情,是孩子学会辨别、观察与体谅,在听听、说说、找找中既了解故事内容,又发展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在看看、听听、说说、找找中理解童话内容。

2、学习迁移生活经验,丰富联想,大胆讲述。

3、喜爱大自然,乐于和鸟类做朋友。

三、过程介绍:

活动开始,我用韵律活动“找朋友”,让幼儿感受找到好朋友的乐趣。

接下来引出童话欣赏《找朋友》,让幼儿认真听,让幼儿想和好朋友在一起心里怎么样。

展示教学软件,引导幼儿讲述。

1、先观察小鸟的家里有什么:窗户、门、桌子、雨衣、椅子、茶壶、茶杯、小鸟等。

2、然后给它们进行配对,说说谁和谁是好朋友,为什么?

迁移生活经验,丰富联想,大胆讲述。

1、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也能成为好朋友?

深入探讨:寻找小鸟的朋友

1、有的认为鸟笼是小鸟的家,应该是好朋友。

2、有的认为小鸟不会愿意和鸟笼做好朋友,因为小鸟关在笼里,

不能飞,很可怜的。

说一说为什么小鸟不愿做鸟笼的朋友,它的好朋友到底是谁?

1、小鸟在鸟笼里没有自由,所以不是好朋友。

2、蓝天、白云是小鸟的好朋友。

3、要保护小鸟,做它的好朋友。

最后,我请小朋友来做游戏,让它们随着音乐找老师为他们准备的实物的好朋友。引导他们可以找更多的好朋友。

整个活动,孩子们表现十分投入,移动的画面和寻找之后的满足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教师的提问给予孩子们很大的空间。

孩子们拥有敏锐的观察力,他们发现第一背景上书和书架也可以做朋友,但是,由于童话中没有这一细节,因而教师未将其设计进去,为了不让幼儿失望,教师立即用笔指图片,向孩子们说:“老师来让它们做好朋友把!”教师和幼儿一起说:“书架对书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书说:‘对!’”用灵活的应变来弥补前面的不足,随机应变是教师必备的能力,这会让孩子和老师都有所收获,同时,使活动圆满成功。

《好朋友》说课稿3

整个活动,我运用了观察法、讨论法、尝试法、游戏法等几种方法相结合,动静交替,使幼儿在看看、想想、讲讲、做做等活动中,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克服困难后的喜悦心情。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引导幼儿认识青蛙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

2、了解两栖动物独特的生活习性,知道一些两栖动物的名称,感受两栖动物奇特的本领。

3、让幼儿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教育幼儿要保护它们,增强环保意识。

二、重点、难点: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我以为教材重点是帮助幼儿了解一些有关青蛙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的知识。

教材难点:幼儿学习排列青蛙生长过程。知道一些两栖动物的名称,感受两栖动物奇特的本领。

三、活动设计:

本次活动我设计了三部分。

第一部分

采用谜语引出课题,引起幼儿思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第二部分

1、让幼儿以小记者的身份进入实验室采访,充分体现幼儿主体性。

2、采访结束幼儿讲述自己看到的一切,教师进行总结,体现了教师在幼儿学习活动中处于支持者、引导者的地位。

3、让幼儿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用题纸做练习,进一步巩固幼儿所学知识。

第三部分

教师与幼儿一起把青蛙送回家,用行动来体现保护动物,爱护青蛙。

四、活动方法的选用:

整个活动,我运用了观察法、讨论法、尝试法、游戏法等几种方法相结合,动静交替,使幼儿在看看、想想、讲讲、做做等活动中,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克服困难后的喜悦心情。

五、总结:

从整节课的设计上,我紧紧围绕新纲要的思想,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各领域的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从而使幼儿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教师始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和表达,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朋友一起听音乐四散做自己喜爱的动作,音乐一停,老师问:谁是木头人?小朋友回答:我是木头人,同时摆好一个造型不动,老师检查。

第二环节的游戏:我最爱运动是本节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所在,重点是通过让幼儿模仿运动造型,发展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培养幼儿积极参加游戏的主动性并训练他们在行进间躲避同伴,不碰撞的能力。其中在行进间躲避同伴不碰撞是一个难点。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个难点呢?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孩子们在游玩的时候拼命往前冲,好象整个操场只有他一个人,这样是非常危险的,教会孩子一些躲避的方法就可以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

在游戏的前面我设计了一个模仿运动员的小环节,目的是让幼儿展示一下自己已经掌握的运动项目,同时也可以大家相互交流一下,看看别人都了解了什么,这样既给孩子一个展示的机会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

新纲要告诉我们:“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在设计游戏内容的时候,我就想用什么形式既能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锻炼幼儿的能力,增强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及竞争意识,于是我想到“竞赛”。大家请看,这是教室场地的示意图,中间的五个小圆圈是竞赛点,里面分别写上“我、最、爱、运、动”五个字,外圈是准备区。游戏开始,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站在大圈上,听音乐逆时针向前跑,音乐一停,教师问:谁最爱运动,幼儿一边回答:我最爱运动,一边去抢占五个圈,每一个圈里只能站一个人。最先到达圈内的小朋友每人要做一个运动项目的造型,而且不能与别人的重复。再由其他小朋友选出一名做得最好,游戏继续进行,每一轮的优胜者,到最后一起进行决赛。

在幼儿抢占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拥挤的现象,甚至会发生碰撞的事情,这也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所在。孩子们人人都想争到游戏的机会,努力争取是值得鼓励的,但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那这时就需要老师的引导了,我新纲要中看到这样一句话:教师要尊重幼儿主体地位,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我不会直接地对孩子们说:“你们要注意,不要撞到别人”诸如此类的话,我会用一个提问来引导幼儿思考,“刚才有个小朋友告诉我,在占圆圈时,他被别人撞了一下,可疼了,这可怎么办呢?怎么样才能不撞到别人呢?”如果在游戏中碰巧没有发生碰撞事件,我也会用一个问题来引导孩子:“小朋友们,在刚才游戏的时候你有没有撞到别人或者是被别人撞到呀?”小朋友都会说没有,那这时我就用表扬的语气来提问:你们真棒,这么多人都没有撞到,那你是怎么做到的呢?我想这样的形式,幼儿会更愿意积极的思考,来解答老师的总是,而能够有意识躲避的孩子也会特别主动积极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好方法。这时再提醒幼儿在接下来的游戏中要注意安全,不碰撞别人。这个难点就解决了。

游戏后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老师提出一个以前没有过的比较高的要求的时候,就像我在游戏中提出要避免碰撞的要求,幼儿努力后要及时给予肯定,多表扬、鼓励幼儿,幼儿会更愿意尝试新的要求和规则。

游戏给了孩子展示自我的机会,而大班的孩子仅仅参与游戏的热情和展示自己的胆量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与同伴合作的精神与能力。新纲要说:增强幼儿的合作和竞争意识。这也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于是我在游戏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鼓励幼儿两人合作来共同完成一个运动项目的造型。这一要求看似简单,其实其中有许多方面,如幼儿要能顺利地找到朋友一起游戏,再就是要和同伴商量好一起做一个什么造型,这些都要求孩子有较好的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这时教师的评价又显得得尤其重要,孩子的每一个动作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而在这里我觉得不应该老师去直接评价幼儿的造型是否优美,而是应该让小朋友自己来介绍自己与同伴所摆的造型,如果大家觉得他们摆得好,就用掌声来鼓励他们,这时老师只要奖励一颗五角星就可以了。

大班的孩子不仅能做好两人合作,还可以尝试三人或多人合作,于是我想到一个游戏“找朋友”,这是一个既轻松又深受幼儿喜爱的游戏,而且它的伸缩性较大,教师可随意进行调整。老师可用几句话自然从前一个环节转到这个环节,“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和同伴一起玩吗?”孩子们当然会说喜欢,这时教老师再提出玩游戏找朋友,玩一遍后,再提出要找三个好朋友的要求,然后再逐步提高。这样虽然游戏的难度在不断增加,但孩子依然会乐此不彼地反复游戏。

在本次活动中,我在体育活动中加入了音乐的元素,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整个活动更加轻松、愉快,使幼儿能更积极地投入到游戏当中去。同时我特别注意对孩子的评价,教师的及时而又鼓励性的评价使幼儿不仅体会到游戏的快乐,更多的可以让他们有成功的快乐体验。

一次短短的体育活动结束了,它留我们的思考并没有结束,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并让他们每一次的活动都能成为一次快乐并成功的体验,谢谢大家。

《好朋友》说课稿4

一、说教材

《动物好朋友》选自凤凰康轩教材中班语言领域中的一首儿歌,它是一首连锁调儿歌,在两个句子连接时,每一句结尾的词语都是下一句的开头,就好像在玩接龙游戏似的。儿歌中的各种可爱的动物形象也比较吸引幼儿的兴趣,并以动物间的团结有序引导着幼儿有序的进行各项活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纲要》中的总目标,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三方面提出了以下几个目标:

1、根据图谱初步学习儿歌。

这是从孩子的知识培养维度考虑制定的。孩子初次学习儿歌,很难完整掌握内容,加上儿歌内容是比较长的,所以我利用图谱,从儿歌内容的顺序出发,让幼儿逐步理解儿歌内容,以此突破本次活动的重点。

2、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中班的孩子虽然能独立讲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但讲话有时会断断续续,无法独立的描述自己心里所想,需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我利用语句的复述来促进幼儿的完整话讲述能力,这个目标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3、通过游戏体验儿歌的趣味。

这个目标是从孩子情感态度培养维度出发制定的,感受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感受儿歌的趣味,这是故事的主要寓意,也是我们中班孩子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应建立的情感态度,所以我制定了此情感目标。

三、说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幼儿认识儿歌中所涉及的动物。

物质准备:草地背景图一幅,各种小动物图片一张,各种动物头饰各四个,儿歌录音,完整的图谱结合的儿歌。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他们的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阶段,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因此我利用图谱,能够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同时依照儿歌内容,依次出现的小动物按顺序排好队,清晰地表现出了儿歌内容的发展过程。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所以我从“支持”、“引导”、“合作”三方面出发,主要采用了下列几种教法:

创设情境引导法:利用背景图片(草地),烘托氛围,这一情景也让孩子进入了故事情境,为后面儿歌中出现的小动物增加了神秘感,让幼儿迫不及待的猜想接下来的事情。

设问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慧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舞”,所以每次欣赏之前我都进行了设问,让孩子带着问题进入故事情节,这样不仅增强了孩子的注意力,也让孩子能有目的的倾听故事,利于故事内容的理解。

讲述法:中班幼儿的有意注意增强了,运用语速、音量的变化,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能激发幼儿的情感共识,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帮助幼儿树立简单的是非观念达到教育目的,为提高教学效果和突破重、难点做准备。

直观演示法:由于孩子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阶段,抽象思维还未形成,所以对事物的认识依赖于图片,这个儿歌虽然内容简单,但是涉及的动物很多,容易混淆,运用图片的直观演示,让孩子对儿歌中动物的先后出场顺序过程能更清楚的把握。

讨论交流法:新《纲要》指出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在活动中我运用了讨论交流发,如讨论:“小山羊去干什么了,小朋友们猜一猜”,“小兔子是去摘花还是插花呢?为什么不能摘花呢”“小青蛙接下来会干什么呢?”等等,给幼儿自己思考的空间。

(二)学法

依据“孩子是学习的主人”,我采用了以下几个学法:

观察法:孩子对生动的图片总是有兴趣的,所以我采用观察法,让他们观察背景图(草地)以及角色图,这样不仅增强孩子的活动参与性,也帮助孩子抓住儿歌内容线索,了解儿歌内容。

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这也充分体现了新《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的精神实质,同时,讨论的形式能给孩子宽松的讲话空间,利于孩子思维的发展。

视、听、讲结合法:这样让孩子通过多通道器官的感知,把语言和孩子的自我理解有机融合,特别是观察“小动物依次出现”过程图的环节中,孩子们在先后关系的同时,听听、讲讲,利于儿歌内容、语言的学习。

模仿扮演法:这种方法主要运用在“心理描述”语句的学习中,在活动中,让幼儿尝试模仿动物的心理对话,在角色表演中体验与同伴间合作的美好情感,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引入主题——欣赏儿歌——巩固儿歌,体验乐趣

1、引入主题

(1)出示草原背景图,寻找小动物。

我出示草地图,展开谈话:“小朋友们,听说大草原里来了很多小动物们,我们一起去找找他们吧?”

此环节的重点是激起幼儿的兴趣,引出儿歌的线索,运用了观察法和讨论法,让孩子对儿歌的内容有一个了解,同时,在幼儿的讨论和猜想中,引出故事的内容。

(2)依次出小动物,引出儿歌内容。

我依次出示小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

哎,你看,谁来了?

小山羊去干什么?

远处一蹦一跳的来了一位小动物,仔细看看它是谁?(小白兔)

此环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儿歌内容,通过提问法,帮助孩子了解儿歌的主要角色,和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2、欣赏儿歌

(1)播放录音,完整感知儿歌。

我播放事先录好的儿歌录音,并出示文字与图片结合的`儿歌内容。此环节的重点是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学习完整的句子,并通过文字与图片的结合,达到无意识识字的效果。

(2)幼儿跟读儿歌。

3、巩固儿歌,体验儿歌乐趣。

(1)变魔术,继续巩固儿歌。

师把儿歌中的部分动物以变魔术的形式拿走,让幼儿猜猜谁不见了,并继续朗诵,加深对儿歌内容的记忆。

(2)角色扮演,体验乐趣。

4、延伸活动

故事表演: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所以我觉得这种孩子参与的形式能让孩子较深刻地感悟到与好朋友在一起的美好情感以及好朋友之间的默契配合,并一遍朗诵儿歌,一遍角色表演,体感受到了儿歌的乐趣。

六、说设计亮点

图片与文字的结合帮助幼儿记忆儿歌。

《纲要》中提出:“教师要注重幼儿学习的方法和过程,而不是单纯的模仿习得的结果。”图谱简单明了,具有形象性、趣味性、有趣性,现在的幼儿们思维非常活跃,运用图谱进行教学,能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儿歌、学习儿歌。

《好朋友》说课稿5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分析之教材分析

1、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拉手,好朋友”的主题引导其学习设计连续纹样。

2、提出“如何用简便的方法剪出手拉手的人”问题,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切入到探究当中来。

(二)教学分析之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造型能力已经有了相对的基础,特别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手工制作活动使其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

(三)教学分析之教学环境分析

本课将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美术学科的特殊性,需要给孩子们提供直观形象的动画效果,有利于掌握教学中的重难点;图片信息,有利于开拓思维,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习连续纹样的基本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研究探索,启发学生正确折叠纸张,设计、制作出有趣的连续纹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剪纸制作手拉手的好朋友,学生感受友情的温暖。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学习连续纹样的基本知识,用折、剪、添画的方法制作一组手拉手的好朋友。

(二)教学难点:

能用正确的方法折叠纸张,使剪出的事物是连在一起的。

四、教学过程

(一)引起活动(激趣感受)

1、课件出示儿歌《找朋友》。

(设计意图: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谣形式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小朋友们跟着唱一唱,和同学们手拉手,为本课做好情感铺垫。)

2、与小朋友交流:平时如何与好朋友相处的。

(二)展开活动(探究尝试)

1、游戏“寻找秘密”。

(1)寻找秘密一。

出示课件: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老师的四个小纸人,问学生“谁能帮助老师把他们变成手拉手的好朋友”

(出示“妙妙”工具箱,选择其中的工具,教师示范粘贴好。)

(2)寻找秘密二。

问学生“老师的这四个小人都是一模一样的,谁知道老师是如何做到的呢?”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示范剪出纸人。

教师故意出错,剪出来的纸人不是一个一个的,而是直接连接起来的,问学生“哪种方法简单,想知道是怎么做到的吗?”

出示课件:找到三幅图的不同之处在哪里,教师点动鼠标,画面动起来后呈现出作品,再请学生探究出不同之处的原因,然后及时让学生动手剪出一组简单的手拉手的小朋友。

(设计意图:新课程理念下的美术课堂是能让学生主动探究的课堂,通过寻找秘密的游戏,激发学生进行主动探究的能力。根据二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在这里借助ppt,用直观的形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主动探究,找出问题所在,从而更清晰地掌握教学难点。)

2、交流剪纸心得

教师请一个剪得较好的学生口述自己的剪纸过程,说说为什么剪出来就手拉手的。师生交流手拉手的秘诀:在选择的时候,要选小朋友的两只手都是伸出去的,这样剪出来的小朋友就都能手拉手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到台上为大家重复口述制作方法,找出“要让每个纸人都手拉手,成为好朋友,要注意什么?”学生经过自主探究,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这一知识点。本环节真正激发了学生的潜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有更大的创造空间。)

3、欣赏作品,拓展思维。

(1)出示ppt,学生欣赏作品一、二、三,学生观察并思考这跟刚刚动手剪出的手拉手纸人有什么地方不一样。(教师在学生们讨论后,带领学生共同总结,同时教师指导添画的基本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递进式地欣赏作品,教授了学生如何进行添画,轻松提升了“手拉手纸人”的制作难度,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开阔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了解到能够“手拉手”的,不仅可以是小朋友,还可以是其他种类的事物。)

(3)学生讨论“你想表现的好朋友是谁或者是什么,如何添画,如何解决拉手问题?”

3、动手实践,尝试体验。

(1)鼓励学生用折、剪、添画的方法制作一组手拉手的好朋友。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分享活动(展示评价)

1、创设情境,请小朋友主动地表达自己的作品,为什么好,好在哪里?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件作品,为什么喜欢?哪里值得自己学习?

(四)延伸活动(欣赏升华)

1、搜集民间剪纸艺术作品图片,下一课时与同学们相互交流、讨论。

2、德育渗透。

教师总结:不仅学会了做“手拉手,好朋友”的剪纸作品,还懂得了好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五)收藏作品,整理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