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说课稿集合7篇

学问乐 人气:1.63W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说课稿集合7篇

说课稿 篇1

我今天的说课将从三个方面展开,一说教材;二说教法、学法;三说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

我对教材的理解:

《面具》一课无论是人教版还是湘教版美术教材都是必有的内容,我们现在使用的湘教版七年级下期第5课《远古的呼唤》即是面具内容。我在实际教学中将这一课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面具的设计与制作,体现综合与探索,第二课时是面具与表演,体现设计、应用、体验的结合,是第一课的延伸,下面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课程设计。

面具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在艺术发展进程中有它独特的艺术内涵和价值,具有设计独特新颖、造型夸张、色彩鲜艳等特点;这一门艺术更体现出综合与探索,可以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等综合能力,为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标新立异、展现自我创造了条件,同时可以加强热爱民间传统艺术的思想感情并传承这一艺术形式。我认为面具在课型上属于综合、探索,综合性很强,所以一改以往单纯以绘画为教学内容的做法,面具的设计多元化,突出综合与探索的特点,符合创新教育与要求,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领域、认知过程)同时,亲身参与艺术欣赏、设计(拓展领域、联想过程)来表现、评价、创造艺术作品,从而获得审美体验(研究领域、创造过程)。

教学目标的确立:

《面具》一课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依据现代教育观念、以创新理论为指导思想,根据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要求及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全方面能力,帮助他们学习和成长,教材选择上是注重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并表现出勇于创新的能力,本课的教学目标由四方面来确定的。一是认知目标:掌握面具的一般知识及其制作方法,这是设计和创造面具的前提;二是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眼、手、脑协调及评议表述能力,锻炼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的创造能力,在审美体验过程中,用眼能培养观察艺术的眼睛,去感受有形有色物象,用脑是艺术创造思维的基础,用手培养动手能力、创造思维的表现,用口描述评价艺术作品,从而提高欣赏能力表述能力;三是情感目标:热爱民间艺术,对民族传统艺术的传承。通过欣赏体验直接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从而热爱这一艺术;四是美育目标:提高审美情趣和素养,通过欣赏和评价来提高审美能力。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积累,个性特征逐渐显现,具有一定的独立观察、认识、分析事物的能力,同时他们天真、活泼、好奇、爱动、新异感强。本课的重点是面具的制作方法,创意与设计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

课堂教学是由老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要素的有机结合。在本节课中,学生是主体,老师在其中主要起点拨、启发和解惑的作用。学生如何学,老师如何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怎样导引教学目标与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这是本节课设计时首要考虑的问题。首先是紧盯目标,创设情境,引发兴趣,兴趣是本节课的关健,有了兴趣,才有尝试去做的动机;然后是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针对创新,循序渐进,真正体验。主要采用研究式创新教学法,欣赏与提高兴趣并重、启发讲解与直观演示相结合、讨论与尝试操作相交融,突出美术学科的特点,增强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系统性。启发学生思考和问答,师生在互相交流中启动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动手实践环节,对学生的困惑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攀登时给予鼓励。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发现新知,探索新知,参与知识形成,能力形成的全过程。这节课以学生实践为主,所以时间分配上,课堂练习约占三分之二的时间,导言、复习、讨论约三分钟,讲授新课、演示约五分钟。讲评作品、小结、结束语共约八分钟。

三、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展示面具、导入新课。

教师把事前准备好的面具范样展示出来(挂在黑板一侧并用纸罩上),达到设境引趣激情的目的。使学生直接感受和体验面具。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积极参与提供表现和相互交流的机会。

调动积极性,提问激发创作热情,你能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面具吗?

邀请几位同学头戴面具根据不同的角色随着乐曲即兴给大家表演,并对他们的表演给予鼓励。让学生对面具产生浓厚的兴趣,想探究下去。

2、复习提问:学生讨论、归纳,教师重点点拔,达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复习有关图案色彩配合的几种方法(同种色、类似色、对比色)以及人物头部的五官比例(“三亭五眼”)。

3、欣赏面具:教师设置启发性问题,怎样制作出有特色的面具?

放多媒体课件,欣赏了解面具的形成和发展的一般知识,教师结合画面讲解面具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与原始的乐舞、仪式、巫术、图腾及民间的歌舞、社戏、戏曲、脸谱、面具舞会相互交融、依存,渗透,形成了它独特的艺术内涵和造型特点,面具作为民间艺术广泛流传。

4、讨论问题:学生主体参与、分组讨论、师生互动、交流问题、发表见解、活跃思维。

面具的造型特点?(夸张、变形、色彩鲜艳)表现内容?(人物、动物、植物、卡通等)表现方法?(绘画、手工制作、平面、立体、半立体)使用材料?(纸板、彩纸、颜色等废旧材料)?

5、直观演示并讲解制作方法:吸引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质疑问题、重点启发。

设计(奇、特、有创意、寓意);绘制(涂色、粘贴);剪刻(沿外轮廓剪好、剪出眼睛的位置);组合(粘、订)。

6、学生动手制作:体现学生主体参与、闪现个性、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设计,有创意、新颖、独特、造型简单、概括、色彩鲜明,在变化中求统一,富有寓意。找准眼睛所在的位置。

教师注意倾听学生的谈话,鼓励大胆想象,引导创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他们真正掌握面具的制作方法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7、展示作品和评价作品:使学生表现自我,体验合作成功。

鼓励同学们戴上自己制作的面具,到讲台前展示,让大家欣赏、评价。推荐有创意的作品让学生评价,同时让学生自我介绍创意。

8、归纳总结:培养独立思考、综合归纳的能力。

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

老师用激励性的语言作本课的结束语:同学们,你就是未来的艺术家,几张纸、几团线、一包碎布、两本旧挂历,甚至一切废旧物品都是你手中的艺术材料,只要开动你的大脑,使用你的双手,人人都可以成为美的设计者。让我们用智慧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洗手绢》。这是一篇歌曲教学课。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具、说教学过程7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洗手绢》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一年级上册第六课《爱劳动》的第一课时,歌曲为C大调,2/4拍,曲调、旋律具有童谣风格,2拍子的节奏强弱分明,歌词简单却极具教育意义,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儿童们快乐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美好画面,弘扬了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

二、学情分析

由于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一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段的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导,他们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因此,在课堂上应培养他们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在律动、音乐游戏和歌曲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在创造方面能够自编简单的歌词,在评价方面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出简单的评价。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及音乐心理特征,新课标强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这一学龄段学生的 - 1 -

认知规律,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的教学原则,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为以下几点:

1.通过教师教唱,让学生有感情、生动地学唱本曲。

2.通过对作品中独特的音乐要素,如反复记号、休止符的学习,并结合诸如“哎啰哎啰”的歌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通过学唱本曲,让学生感受劳动的快乐,从小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音乐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通过活动的创编,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节拍的强弱规律和哎啰哎啰等语气词给歌曲带来的独特民谣风格。

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反复记号和休止符等独特的音乐要素。

五、说教具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需要,我运用的教具有:多媒体、电子琴、手绢 。

六、说教法学法

为克服重难点,本课我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有:通过多媒体PPT音频视频的直观教学法、教唱法、讲授法等对本课进行教学。另外,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感受本曲的休止符和歌词哎啰哎啰等音乐要素,根据学生在儿童阶段自然嗓音很纯很亮、体形灵巧的特点,在活动创编中,我采用实践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使本课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 而在学生的学法方面,我将引导学生采取活动探究、小组合作、听唱法、活动创编等方法进行学习,从而获取新知识。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七、说教学过程

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4个环节,依次是:1.创设情境,律动导入;2.节奏训练;3.学唱歌曲;4.活动创编 。

第1环节—创设情境,律动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教学的点睛之笔。

播放《劳动最光荣》,学生随音乐律动。谈话:我们刚才听了一首歌曲,名字叫做《劳动最光荣》。里面的小动物都很爱劳动。你们喜欢劳动吗?喜欢什么劳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歌曲的开始就欣赏有关劳动的歌曲,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的意义,鼓励学生都爱劳动)

出示PPT课件中小朋友帮妈妈洗衣服、手绢的图片,向他们提问这位小朋友又在做什么劳动呢?从而自然地导入本课《洗手绢》的教学。

第2环节—节奏训练 师说:这个小朋友干的可起劲了,我们来给他加加油好吗?出示本课重要节奏

X X |X X |X X | X 0: |X 0

哎 啰 哎 啰 哎 啰 哎 哎啰哎啰 哎

指导学生打节奏并掌握。

- 3 -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本曲中歌词及休止符带来的劳动感。) 第3环节——学唱歌曲

(1) 初次聆听 :为学生播放音乐,让其完整聆听歌曲《洗手绢》,有一个初次的`音乐聆听体验。并结合导入时的内容,触动学生的连觉思维,向学生提问歌曲中唱到了哪些劳动?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本曲。

(2)歌词的节奏训练 :出示“红太阳”“白云彩”“妈妈洗衣我也来”的图片,辅助教学。教学生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3)教师范唱:为学生声情并茂地演唱《洗手绢》,让学生有更为直观的音乐体验,并对该曲旋律有初步印象。

(4) 教师逐句教唱 :以乐句的方式,对学生学生进行逐句的教唱。着重教唱带有休止符的反复

2/4 , X X |X X |X X | X 0 。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

(5)再次聆听,完整演唱 :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充分感受《洗手绢》的情感,并结合以上所学各个知识点的积累,最后让学生富有情感地完整演唱歌曲。

(6)比一比:分小组,男女生演唱歌曲。让学生自己互评,比一比谁唱的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采取活动探究、小组合作、听唱法、等方法进行学习,从而获取新知识。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第4环节——活动创编 理论离不开实践,这个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歌曲的民谣风格,并且亲身践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和感受劳动的快乐,我在PPT上出示“妈妈 我也来”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对歌词进行改编套入本曲中, 并根据改的歌词加入简单的舞蹈动作。接着,让学生对自己及他人的表现进行自评与他评,最后我来评价哪组表演的最好。让学生在做中学。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散思维,想象创编,在编排过程中可以找自己的好伙伴也可以分组的形式,学生在编排中也认识到我们小学生要热爱劳动)

教学总结 在本课教学,我运用了体态律动教学法、示范法、讲授法、多媒体展示法和活动创编等方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去体验音乐情感,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在做中学,明白要做个爱劳动的孩子。

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直观形象,简单明了,能体现本课教学的重点

说课稿 篇3

一、换位体验活动

在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手帕,自己蒙上眼睛,摸索着前进。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换位体验明白盲人走路的艰辛。

接下来我让学生拿出拐杖,蜷起一条腿,慢慢前进。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瘸腿前行的困难。

然后我让学生观看他们最爱看的动画片《宝莲灯》(但只是无声的画面)。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想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聋人的痛苦。

三次体验活动过后,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假如你是残疾人,你会怎么样?在自己深刻的换位体验后再谈自己的感想,学生自然会感触颇深。此时,我再次让他们看《千手观音》舞蹈演员训练的画面,引导他们明白:这个舞蹈的成功,这些聋哑人演员付出了比平常人多得多的努力,他们是值得我们学习,令我们敬佩的。至此我想,学生的心目中一定对如何对待残疾人有了新的认识了。

二、感受“他也行”

这是我设计的第二个活动环节。首先完成过渡:其实,在我们这个可爱的社会中,残疾人通过努力也能取得成功。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吧。完成过渡之后,我让学生观看音乐神童周舟的小时侯的故事。我想同龄人的事迹更容易激起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关爱同龄残疾人的欲望也一定会在他们心中萌芽。

看完周舟的事迹介绍后,我再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观看残奥会上运动员比赛和领奖的精彩图片。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中国运动员在运动会上拿到奖牌肯定会非常激动。这一点,我想孩子也不会例外。出示这些图片,就是想激发学生对残疾人运动员的敬佩。听故事和看图片就是想让他们明白残疾人和平常人没有区别,我们应该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他们,甚至要更加关爱他们。

其实到这儿我仅仅让学生们接触到的是残疾人当中的一小部分,而且是一些成功的典型。为了不使教育陷入一个误区,避免学生忽视对那些平凡的残疾人的关爱和帮助,我便带领学生进入了下一个活动环节。

三、让我们“走近他们,了解他们,关爱他们”

走近普通残疾人,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达到让学生产生关爱和帮助身边每一位残疾人的意识才是我本节课教育的宗旨。为此,我向学生出示了一组对比性的图片:

一部分是倍受社会帮助和关爱的普通残疾人的图片;

一部分是遭到个别人歧视和欺负的普通残疾人的图片。

看完图片后,我让学生辨析对错,找出原因,讨论交流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形成正确的认识可以直接指导学生以后的行为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因为只有把意识落实到行动中,才是完成了真正的教育。

接下来,我又组织他们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在你们身边有残疾人吗?你以前是如何对待他们的?以后你准备如何对待他们?你看到周围有人欺负残疾人吗?以后如果被你看到了,你怎么办?这一系列的问题将直接使学生反省自己并指导他以后的行为。

由名人到普通人,由个体推广到集体,通过对残疾人生活的全面了解,促进学生产生关爱和帮助残疾人的欲望。到此为止,应该说同学们已经产生了这种欲望,为了使这种欲望更加强烈,我又适时出示了一组介绍我国社会关爱残疾人的图片:

1人民币上有盲点帮助盲人触摸它的数额。

2公共汽车上有专门为残疾人提供的座位。

3马路上有专门为盲人设置的盲道。

4每年五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助残日,我国号召全社会帮助和关爱残疾人。

通过这个环节的介绍,我想让学生明白关爱和帮助残疾人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四、总结延伸,推向高潮。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大家讨论:是不是我们只需要关心中国的残疾人就够了?这一问题的切入,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爱心无国界。只要是残疾人,我们都应该义无返顾的去关爱和帮助。

明白了这一道理后,我让学生欣赏制作的DV(人们关爱、帮助残疾人的片段剪辑)并配上《世界需要热心肠》的音乐。看着那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画面,我想对学生的教育一定会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他们的心田。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指导思想:

本课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健康第一”,“安全第一”为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学生有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并积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教材分析

滚翻是人体最基本的活动之一,低年级的滚翻以最基础的滚动、前滚翻动作为主,活动形式接近生活,具有自我保护的使用价值。低年级的滚翻教材虽然只是一些简单易学的动作,但是它是学习较复杂技巧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方法,强化运用动作进行自我保护是本课的主要目的。障碍跑是在快速跑中运用合理的方式、方法越过若干个障碍的运动项目。练习障碍跑能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技能,增强个人的自尊和自信。

3、学情分析:

(1)上课的对象:初一女生(24)人

(2)学生特点:

a、由于学生年龄小,兴趣迁移比较快,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因此在教学中安排了趣味性和灵活运用的运动形式调动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b、由于初一的学生以前都没学过前滚翻,技能基础比较差,各方面的素质也相对比较弱,因此我选择了前滚翻这个教材。

4、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使95%的学生说出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和知道动作的基本练习方法。

(2)技能目标:60%以上学生前滚翻时动作能做到比较正确的、协调的。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自信心,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的重、难点:

前滚翻的重点:蹬脚用力、团身紧、速度快

难点:头后部、颈、肩、背、臀、依次触垫。

障碍跑的重点: 锻炼学生的奔跑跨越和攀爬能力。

难点:协调地越过每一个障碍物的方法。。

二、说教学方法:

1、讲解、示范法:是体育教学中最常见的直观教学法,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所要学习的动作的表象。

2、重复练习法:有利于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掌握和巩固动作技术。

3、分层教学法: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4、辅助练习法:降低动作难度,使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5、游戏竞赛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流程:

热身:

1、教师的教师带领学生成一路纵队,利用场地器材进行蛇行跑、侧并步跑、后踢腿跑的练习,教师用语言提示学生进行换动作

2、热身操:结合教材的内容与特点,着重活动学生的头部、颈部安排了以下准备活动:(头部、颈部、肩步、上肢、俯背、踢腿、手腕脚踝运动)

组织:学生成四列横队,教师先示范再用口令带领学生一起练习,在这部分配上音乐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

3、《高人矮人》反口令练习,因为技巧练习需要高度的集中注意力。

知识拓展一:前滚翻

1、提问学生有没有学过前滚翻,并请一位学生出来示范动作,教师纠正动作,并讲解示范动作。前滚翻的动作要领是,蹲撑、提臀,两脚稍蹬地,同时屈臂、低头、含胸,用头的后部、颈、背、腰臀依次触垫前滚,当滚过背时,两手迅速抱腿跟上体,成蹲撑姿势。

重点:蹬脚用力、团身紧

难点:头后部、颈、肩、背、臀、依次触垫。

2、教师演示:圆形物体和方形物体,哪个物体滚的远?设下疑问让学生去思考

3、“看谁滚的圆”,低头、含胸、收腹、两手抱小腿的滚动。每位学生练习5次,

在做练习时把老师发的纸夹在下巴下,在练习中学生可能把身体打开,没收紧,通过反复练习解决重点中的团身紧,教师巡回并及时指导。

4、“低头看天空”主要是有些学生可能会没有提臀,我就安排了这个内容,在做练习向学生重复动作重点与难点,特别强调向前滚的速度一定要快。在做练习是学生可能会滚不过去,或者是动作不圆滑,因此我设置了垫子的坡度,降低动作要求,使练习过程中得到一个顺势的力,每位学生练习5-7次,解决教材的重、难点,也使学生得到了成功的体验。并且组织学生进行保护与帮助,让学生练习时充当好另一角色——“小老师”,也降低了伤害事故的发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发现不足之处及时进行纠正。保护与帮助:保护时,单膝跪于练习者侧前方,一手扶其臀部,帮助前滚翻。每小组分发了学习图片,使学生更加明确动作要领,帮助更好的掌握动作。

5、讲评动作后再示范一次,主要是强化学生建立正确动作,及时的纠正错误,让学生再进行练习,每位学生练习5-7次,使动作更加的完美。

6、找2名学生,动作好的与还需要提高的进行对比,让学生更加清晰的知道动作要领,找出值得学习的地方和还需要改正的地方。

7、学生进行分层式练习,有坡度与没坡度的垫子,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自主选择,这样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8、表演或是自主创新,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展示。

知识拓展二:障碍跑

1、素质练习:(1)摆臂练习(听教师的掌声节奏)(2)高抬腿各20次一组,主要是为了充分的活动各关节,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2、讲解过障碍物的技巧,如:爬、钻等。方法:爬垫子——跑过体操凳——钻过跨栏架——沙包投准——[摘下红旗(最后一次)]——绕过标志杆快速跑回到原点。

3、组织练习:自行设计过障碍顺序,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路纵队站起点线后,各组根据自己组排的器材顺序进行,在终点绕过标志杆后跑回与第二人右手击掌后站队尾,依次类推,看哪组时间最短。在第一次试练之后进行调整,第二次试练之后进行三次计时跑,看哪组时间最短,当在第三次计时跑到终点的时候每人拿一枚红旗回来。

评价、总结

1、放松:跟随音乐《幸福拍手歌》来进行放松

2、对本次课做个小结,对学生的表现做简洁的评价,收放器材,宣布下课,师生再见。

四、预计练习密度:

40%左右 平均心率:130-140次/分

教学器材:大垫子5块,小垫子4块,体操凳4张,标志杆4根,跨栏架4副,筐4只,小红旗24枚,沙包24个,录音机1台

组织图形:

(垫子) (体操凳) (跨栏架) (筐) (终点)

学生学习图片

前滚翻的动作要领:

蹲撑、提臀,两脚稍蹬地,同时屈臂、低头、含胸,用头的后部、颈、背、腰臀依次触垫前滚,当滚过背时,两手迅速抱腿跟上体,成蹲撑姿势。

重点:蹬脚用力、团身紧、速度快

难点:头后部、颈、肩、背、臀、依次触垫。

障碍跑组织图形:

(垫子) (体操凳) (跨栏架) (筐) (终点)

说课稿 篇5

《蚂蚁和蝈蝈》一课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我是XX小学的XX,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的第二十课《蚂蚁和蝈蝈》。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贪玩,只能是又冷又饿。全文共分三个自然段,告诉我们: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其中对比鲜明是课文的一大特色:有两种动物不同生活方式的对比;有季节特点的对比;有两种动物不同结局命运的对比,这些都增添了课文的可读性,使课文成为学生爱读的好教材,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教材本身的特点,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理解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用劳动创造幸福“的道理。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对课文意义的深透能力较弱,因此理解课文的内涵将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所以必须做好的课前教学准备是:1、通过观察、看图片、上网等方式来了解蚂蚁和蝈蝈这两种小动物;2、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多媒体等。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放在熟读课文外,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倡导“合作、对话、共享”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互动中进一步了解蚂蚁和蝈蝈“在夏天时不同的做法以及在冬天时的不同结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基本能背诵课文。下面我就说一说在第二课时中我的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环节。今天老师从童话王国里请来了两个小动物,它们是……(拉开幕布,出现蚂蚁和蝈蝈)这两个小动物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学了今天的课文,小朋友就知道了。然后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细心观察的小朋友发现没有这两个伙伴的名字有什么特点?学生们会说:它们都是虫字旁,因为它们都是昆虫。下面打开书,就让我们进入两个小动物的世界里吧。进入第二环节——初读课文环节。

首先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接着让小朋友和自己的学习小伙伴共同读课文,第三,来请小老师和自己的学习小伙伴“你读一段我读一段,互相帮助互相认听”来读课文,相信这样读下来孩子们基本上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大意。

第三步,进入课文的精读环节。首先老师来范读课文,提问: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孩子们会说:“一群蚂蚁在搬粮食”。那么引出课文第一段,蚂蚁是怎样搬粮食的呢?孩子们会找出背、拉……除了拉和背,还会怎样搬粮食?同学们会说“抬,扛,滚,撞……”。请同学们上前找找哪些蚂蚁是在背,哪些蚂蚁是在扛,这么多蚂蚁没有一只闲着,它们都在劳动、在搬粮食,看把它们累得满头大汗(板书满头大汗)。在蚂蚁们辛勤地劳动,让我们美美朗读课文,帮帮它们,然后让孩子们自由朗读课文,最后老师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评价。

蚂蚁辛勤地劳动,小蝈蝈看到会有什么反映呢?引出课文第二段,孩子们会找出:“蝈蝈乘凉、唱歌、睡觉.,个个自由自在”,这时候理解“自由自在”并板书“自由自在”。然后引导孩子们有感情地来读读课文第二段,读出蝈蝈的自由自在,读完后提出课文的第二个问题:“你是愿意做蚂蚁,还是蝈蝈?”。引起孩子们的讨论。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播放“风声”音频)你听到了什么?孩子们会说:“风声、猛烈的风声”。转眼间,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把这句话(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有感情地朗读,突出西北风寒冷。那么冬天来了,树叶落光了,小草枯干了,蚂蚁和蝈蝈会怎样过冬的呢?孩子们会找出“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然后板书“装满粮食”。引导孩子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要读出小蚂蚁的高兴、幸福。

好,小蝈蝈又是怎样过冬的呢?孩子们会找出“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板书“又冷又饿”。再引导读读这句话,读出蝈蝈的沮丧。然后,说一说此时蝈蝈会想些什么?你想对蝈蝈说些什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分角色朗读。读出蚂蚁的高兴和幸福;蝈蝈的沮丧、痛苦。读完之后,进入这一节课的第四个环节——总结环节。

小蚂蚁由于在夏天的时候辛勤地劳动,在冬天的时候能够安然地过冬、有吃有喝;蝈蝈由于在夏天的时候贪玩、懒惰,在冬天的时候呢是“又冷又饿”。那么此时你愿意做小蚂蚁还是小蝈蝈呢?再次引起学生的讨论,使学生在感悟中明白:“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的道理。然后揭示出这一节课的道理。

最后进入扩展环节。转眼间,第二年夏天又到了,一只老蝈蝈把大家召集到一块儿,讨论今年夏天该怎么做?让孩子们分组讨论、听故事。最后在“劳动最光荣”这首歌中结束这节课。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说课稿 篇6

教材分析:

自然界中充满着神奇有趣的科学现象,就拿“风”这一自然现象来说,一年四季天天都和我们会面,是孩子们从能来到户外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的现象。现在正值春天,是孩子们探索风的好季节。我们江南春天的天气,就如娃娃的脸说变就变。白天的气温很高,到了晚上却会突然刮起大风来,气温也骤降。在幼儿园,会听到大班孩子们在议论:我看见迎春花的花瓣被风吹到了地上;大风把垃圾吹得到处都是,清洁工人又要重新打扫了;今天有点冷,妈妈又给我多穿了衣服……从孩子的话中,发现“风”是孩子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追随孩子的经验和生活,就让大班孩子围绕“风”自主生成一系列的探索“风的奥秘”的活动。

幼儿情况分析:

大班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有些幼儿能初步运用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但孩子有时会对事物现象凭主观臆断,缺乏科学性。希望幼儿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探索,培养幼儿对现象能进行客观描述,以事实为依据得出推理,懂得科学存在于客观事实,而不是教师的头脑之中。

说目标:考虑幼儿对风的已有经验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制订了以下幼儿最近发展区的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发现风的大小、探究和判断风的方向,并尝试制造风。

2、初步了解风的利与弊,引导幼儿辨证地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3、在活动中能和同伴能协调配合,会在合作中互相学习。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幼儿每日记录天气预报,并着重关注风的内容;

(2)根据风力的不同,让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和体验用图画的形式进行记录;

(3)请家长予以配合,和孩子事先一起收集一些关于“风”的资料和知识,。

2、物质材料的准备:

(1)每组一块分类板

(2)吹风机、扇子、垫板、打气筒、纸板、书、气球、风车、鸡毛、棉花、小纸船等

(3)“笑”与“生气”的脸谱图各一张。

3、环境资源的准备:选择有微风的天气。

设计思路:

教师在幼儿探索活动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把孩子引向一个明确的方向”。关于风,幼儿无法真正了解它的形成,但是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来证明风的存在,通过实验来证明风的大小、判断风的方向,甚至可以尝试着用常见的工具制造风,使孩子真正接触自然,发现自然界的奇妙。在这个活动中,遵循幼儿自主探索的原则,设置开放性的问题,通过幼儿自主地收集信息(书、网络、实验或询问家长),让幼儿在动眼看、动嘴说、、动耳听、动手做、动脑想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扩展有关“风”的经验,并自己想办法来解决一些问题,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习得方法。

活动过程:

一、自然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

师:过几天我们就要去出游了,我知道大家都和关心天气情况。那么,谁来向大家来介绍一下这两天的天气情况呢?

师:“偏北风2―3级”,我们从哪儿可以看出?你怎么知道有风?(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感受)

我的提问可能会使孩子回忆以往的经验会说“国旗、树叶……”这时孩子的讨论中对风的感受肯定还不充分,适时地带孩子到户外去感受风的存在,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风来的时候自然界有着各种奇妙的变化:花瓣迎风飞舞,池中的水会泛起波纹,彩旗会迎风招展。

二、感受发现风力(6分钟)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让幼儿用图画形式记录下来,并向大家说说)

(出示分类板)请幼儿将自己的图画记录进行归类,要求幼儿之间互相讨论后再分类。幼儿归类、集体检查。

在对微风进行探索的基础上,激发了孩子关注风力变化的积极性。这就自然地生成了以后的探索活动,在中级风、大风到来时,让他们自发地到户外去感受,然后将自己的体验与发现用图画、表格的形式记录并分类。

师:风有风级,不同的风级表示风的大小不同,人的感受也不同。

三、探索判断风向(10分钟)

师:天气预报说今天是北风,这是什么意思?(北风就是从北边来)(是风向)

“用什么方法判断?”用这样的话题引发孩子的小组讨论,然后到户外活动,引导孩子用他们的方法证明风来的方向。如:观察旗杆上的国旗飘动;让孩子将羽毛、塑料球放在操场中间,让它们随风滚动……让孩子通过活动,真正明白“风真的从北边来”。了解风是有方向的这一特征后,鼓励孩子想办法把“风向”记录下来。就方法让孩子展开讨论:可以标汉字,也可以标箭头,记录不求精确,只要初步学习使用科学的记录方式。

四、尝试制造风的方法(10分钟)

师:(拿出风车)这些风车在活动室能玩吗?

孩子们肯定会疑惑地说“怎么玩,没有风!”我就一句话燃烧孩子制造风的热情:“没有风不可以制造点儿风啊?”怎样制造风呢?带着这个问题,让孩子自己寻找材料,如吹风机、电风扇、扇子、气球打气筒……孩子们可以用纸板、扇子扇,把气球吹鼓后撒气……鼓励孩子用各种方式尝试制造风。虽然他们没有真正看到风的形成过程,但是我想这些生动有趣的探索活动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将具有深远意义。

活动延伸:(3分钟)

师: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制造了风,那你们喜欢风吗?为什么?(幼儿讨论)

课后通过孩子自己不断地收集信息与资料,让孩子逐步发现风能帮人类做许多事情,利用风可以发电、传播种子等等,但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我想,了解风的利与弊有助于孩子辨证地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描述了广东省中医院的护士长叶欣,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抗击“非典”的战争中,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整篇课文条理清晰,语言生动流畅,又饱含深情,富有很强的感染力,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情感熏陶的好教材。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对于“非典”的感触不深,对当时的事迹了解的很少。所以理解叶欣的崇高精神有一定的难度。

2、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3、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通过朗读,找出课文中相关语句,理解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

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难点:体会“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4、教学准备:小黑板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主要用了提问的方法,通过关键词语,逐步引导,逐渐深入。如“课文哪一句话体现了‘非典’的危险性?”以及“文中哪一句话,高度概括叶欣的工作状态?”。另外利用点拨的方法,在关键处,进行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本节课的学法主要是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在教学中发现读的形式过于单一了。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首先复习导入,利用了两个问题简单的回顾了一下本课的内容。第二部分是精读课文,体会形象。我主要抓住“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这一个中心句展开教学,围绕体现“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的句子细读品味,通过身先士卒、声色俱厉、斩钉截铁等关键词语逐步引导学生感知叶欣的形象。第三部分,回顾首尾,整合全文。通过首尾三个自然段进一步体会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最后一部分深化课题,从课题中让学生感受叶欣的精神。

TAGS: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