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塔上的实验》语文课教案

学问乐 人气:1.2W

《斜塔上的实验》语文课教案

《斜塔上的实验》语文课教案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1

学习目标

1、学习伽利略勇于创新、善于探索的精神。

2、学习巧妙的构思、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

1、伽利略勇于创新的精神。

2、巧妙的构思。

学习难点

记叙和描写相结合。

学习过程

预习检测

1、给下列生字注音。

耸肩()倔强()卷帙() 滑稽()脉搏()不屑()

2、解释下列词语。

赫赫英名: 兴高采烈: 窃窃私语: 心不在焉: 漫不经心:

3、知识链接。

古希腊在物理学说方面有两大学派,一派以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为代表,另一派则以自然科学家阿基米德为代表。两人皆是古代希腊蓍名的学者,但由于两人的观点和方法不同,其科学结论也就各异,并形成了鲜明的对立。亚里士多德学派的观点基本是唯心的,他是凭主观思考和纯推理方法作结论的,所以是充斥着谬误。而阿基米德学派的观点基本是唯物的,他完全依靠靠科学实践方法得出结论 1592年,伽利略来到威尼斯的帕多瓦大学任教,开始了他科学活动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他研究了大量的物理学问题,如斜面运动、力的合成、抛射体运动等。他还对液体与热学作了研究,发明了温度计。1609年,伽利略制成了天文望远镜,并用这台望远镜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他发现月球的表面凹凸不平,有高山深谷;木星有四颗卫星围绕它旋转,金星和月亮一样有盈有亏;土星有光环;太阳有黑子,能自转。银河是由于千千万万颗暗淡的星星所组成。这些发现为哥白尼、布鲁诺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对教会的信条进行了严厉的打击。

第二年,他出版了《星际使者》,通俗地向读者介绍他观察到的天空现象,宣传了他的观点。1613年,他在罗马发表了《论太阳黑子》。该书以书信形式明确指出了哥白尼学说是正确的,托勒密学说是错误的。由此伽利略触怒了教会,开始受到宗教裁制所的审讯。

1632年1月,伽利略在佛罗伦萨出版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的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他在书中用三位学者对话的形式,作了四天的谈话。讨论了三个问题:1、证明地球在运动;2、充实哥白尼学说;3、地球的潮汐。《对话》总结了伽利略长期科研实践中的各种科学发现,这部著作一经出版便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但却遭到了罗马教会的反对。伽利略因此而受到了长期的监禁。

1636年,伽利略在监禁中偷偷地完成了他一生中另一部伟大的著作《关于两种新科学的对话》。该书于1638年在荷兰出版。这部伟大著作同样是以三人对话形式写的。“第一天”是关于固体材料强度的问题,反驳了亚里士多德关于落体的速度依赖于其重量的观点;“第二天”是关于内聚作用的原因,讨论了杠杆原理的证明及梁的强度问题;“第三天”讨论了匀速运动和自然加速运动;"第四天"是关于抛射体运动的讨论。这一巨著从根本上否定的亚里士多德的运动学说。

一、导入:

生活是平淡的,却又是美好的,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正是有了发现,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如此美好,社会才得到不断地进步。今天我们要看看,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了什么奇迹。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课文内容把题目补充为一个完整的句子,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2、课文是否就写了伽利略这一个发现?

3、文章主要写了几件事?

明确: (一)(1—7)摆动挂灯的启示——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 (二)(8—12)写伽利略的孩提和学生时代——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和献身精神。 (三)(13—19)比萨斜塔上的实验——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4、那么根据课文内容,课题要不要修改为“伽利略传”等?

三、再读课文,自主思考:

1、课文为什么要介绍伽利略孩童和学生时代的情况?

2、认真阅读课文。假如你是伽利略的导师,请你为他写一个恰当的评语。

提示: 他这敏锐的感官和观察、思考、实验能力与他孩提和学生时代是紧密相连的。

速读8——12段,明确:(1)不迷信权威。(2)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动脑。(3)有理想。(4)敢于追求真理。(5)不断试验,挑战权威。(6)面对压力和挫折,仍然勇往直前。

四、小组合作,探究写法。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展开的?这和普通的人物传记按时间顺序写作有什么不同?你认为这样的 构思巧妙在何处? (教师总结:全文是按照“摆动挂灯的启示——学生和孩提时代的经历——比萨斜塔上的实验”的思路展开的。课文首先描写了伽利略发现摆动规律的经过,写得引人入胜,这就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然后再略写伽利略孩童和学生时代的情况,接着再重点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的情况。这样构思全文不仅使读者清楚地了解到伽利略的生平和两个重大发现。而且读来感到波澜起伏,兴趣盎然。) (教学提示: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教师应引导学生逐层深入,逐个解决。在“构思巧妙在何处?”这一问题上,可引导同学们自由探讨,各抒己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2、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采用了记叙的写法?哪些地方采用了描写的写法?

3、对下列描写性语句,从描写的方法或角度进行赏析。

(1)、第二段:“链条……似乎……,那盏……似乎……,尽管往返的距离越来越小”。加点字说明了什么?

(2)、第五节“又是伽利略一个发疯的念头。”中的“又”字说明了什么?

(3)、课文最后一部分描写观看队伍的盛大和观众的“兴高采烈”有何用作?

五、拓展。

1、收集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及伽利略生活的时代背景等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2、搜集有关其他科学家创造发明的小故事,结合课文说说他们成功的经验。

3、请运用“漫不经心、心不在焉、默默无闻、一劳永逸、兴高采烈”等5个成语扩展成一段话。

六、作业 以自己的一次小小的科学探索、科学实验或者创造发明为内容,写一篇350字左右的短文。同时附上一篇总结成败经验的小汇报。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2

课前学习:积累生字词,熟读课文

课堂学习:

学习目标:能使用记叙、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第一块

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根据上结课的学习及自己对伽利略的了解,自己的理解简洁、明了地介绍伽利略。

学生思考,组织语言,准备介绍伽利略。

组织交流,并对其激励性评价

部分学生介绍,其他学生认真听其介绍,准备评价。

组织评价

评价

第二块

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布置任务: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反复朗读。

学生认真朗读,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教师评价

部分学生朗读所画的句子,其他学生认真听其朗读

同学们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理解记叙、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学生小组讨论

组织交流

全班交流

第三块活动:写一写

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当伽利略让两个铅球同时落下。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下面怎样了呢?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前面所学的记叙、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写一段文章,来刻画“大家”的反映。

学生练笔

请先写好的同学上来交流

学生交流

教师组织评价,并适度激励学生

学生评价

反思

课后学习:写一写学了《斜塔上的实验》后的感受(结合实际)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3

课前学习:利用网络搜集自主了解关于伽利略的生平、贡献等内容。

课堂学习

学习目标:

1学习伽利略勇于创新的精神。

2能正确评价伽利略的所作所为。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根据课文内容,请你给“斜塔上的实验”尽可能多的添加成分,使之成为一句话,让读者明确地知道“斜塔上的实验”的具体内容。

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补充课题,使之成为一句内容具体的话。

组织交流、评价

发表见解

第二块读 了解伽利略的创新精神

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没有创造力,科学也就失去生命力。伽利略是一个勇于创新的的人,他的创新精神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学生读文章,根据要求作好圈点勾画的评注,准备交流。

巡视指导

小组讨论,选出最精彩的发言,准备全班交流。

组织交流评价,引导学生体会伽利略的创新精神

学生交流

第三块学会评价伽利略

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创设情境:自选角度,给伽利略写几句评语。(从伽利略的父母、老师、同事、学生等角度对伽利略进行评价)

学生思考,从不同角度评价伽利略。

教师组织、评价

学生交流

从自己的角度给伽利略写一个评语

学生评价伽利略。

教师组织交流

学生交流

课后学习: 结合伽利略的生平、精神,试给课文另拟一个标题。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4

学习目标

1、识记相关常识和生字词。

2、掌握重要句子的含义。

3、学习人物的崇高的精神和优秀品质,培养学生探索真理的科学精神。

重难点

1、掌握重要句子的含义。2、学习人物的崇高的精神和优秀品质,培养学生探索真理的科学精神。

学 习 过 程

说 明

预习板块

1、 给黑体字注音:

祈祷( )一劳永逸( )不屑( )心不在焉( )卷帙( )

2、 写人物传记一般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文章却从大教学做礼拜的场景写起,为什么?

探究板块

阅读文章最后7节:

1、选文中写人们对年薪很低的数学教授席位不屑一顾,而伽利略却并不在意菲薄的待遇,这表现了他什么精神?

2、根据选文“教学之余……宝书。”内容,说说实现科学上的创新应包含哪几点?

3、选文中,写学生和有些教授对伽利略采取怎样的态度?写这些内容对表现伽利略的精神有什么作用?

4、读选文第⑷~⑺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①所写的事情:

②学生和教授同伽利略对实验的不同态度:

③实验成功的意义:

5、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这一“嘘”字和下文什么样的反应相照应?接着是“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这个“难以相信的事情”指的又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6、伽利略用实验所证明的理论是:

7、这几段文字在叙述中有描写,请举一个描写的例子,并说说其作用。

检测板块

1、文章主要写了伽利略的哪两个发现?从中可以看出人物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

2、从伽利略的事迹中总结出几条关于知识创新的经验。

延伸板块

《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高峰)1沙漠是地球上最荒凉的区域之一。为什么沙漠如此荒凉?一般理解是,沙漠地区缺乏生命所需的水,所以鲜有生命能在那些地区生存。最近,美国的研究人员却发现,不少沙漠地区并非干得不能生长植物,而是肥力不够,因为沙漠土壤中缺乏植物赖以生存的氮。不过,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气候不断变暖,沙漠地区土壤中含量可怜的氮还会不断挥发,以气体的形式大量流失,从而导致生长在沙漠里的植物越来越少。

2研究人员在美国莫哈韦沙漠地区选了几处试验点,通过精密测量仪器了解土壤中的氮是如何随着气温升降而变化的。研究发现,不管有没有阳光照耀沙漠,当土壤温度达到40℃至50℃的高温时,土壤中的氮会以气体形式从土壤中迅速释放出来。而在沙漠中,地表温度达到40℃以上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研究人员还发现,地表温度越高,沙漠土壤中释放氮的速度越快。因此,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沙漠的气温和地表温度也将越来越高,土壤中的氮也将越来越少,沙漠会变得越来越荒凉和贫瘠。

3研究人员还表示,除了沙漠地区,在世界任何高温干旱的地方都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近年来让农林科研人员头疼的现象也由此找到了原因,他们在干旱地区种植实验田地,虽然保障了充分的水和肥料,但是土地的出产还是不尽如人意。

4干旱地区的氮不但从土壤中偷偷溜走,而且很难再回到土壤之中。在气候温和地区,氮在土壤和大气中的循环是平衡的,当地土壤中的一部分氮虽然也会通过分解或植物收割流向大气;但是在雷雨天,空气中的氮气会在雷电的作用下变成氮肥回到土壤中。然而,干旱地区很少会有雷雨天气,也就很少会有氮再返回到土地中。正是因为干旱地区氮的流失是不可逆转的,我们花再大的代价,比如不计成本地往其中施放氮肥,也不可能让沙漠变成绿洲。除非,我们可以让沙漠地区的气温及地表温度降下来。

5今天如果我们不能有效遏制气候变暖的发展趋势,代表着沙漠未来希望的零星绿色将越来越少,直至完全绝迹,沙漠的扩张也将变得气势汹汹而且肆无忌惮。那样令人绝望的未来,并非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1、文章认为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依据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段画线句子中“头疼的现象”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第4段主要说明了什么?写法上有何特点?答: 。

4、第5段中画线句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答: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5

学习目标

1、掌握重要句子的含义。

2、学习伟人的崇高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3、增强阅读能力。

重难点

1、学习伟人的崇高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2、增强阅读能力。

学 习 过 程

说 明

预习板块

3、 给黑体字注音:

灯盏( )赫赫英名( )滑稽( )倔强( )卷帙( ) 狂妄( )

2、改错别字:一劳勇逸( )切切私语( )兴高彩烈( )等因俸此( )

探究板块

阅读:(1)我国古代天文学家们一直认为,太阳在黄道上每经过一个回归年的运行,都会回到前一年的起点上。但实际情况并不如此,它并没有完全回到原来这个起点上,而是还存在着一段微小的距离。这个差距,天文学上就叫做“岁差”。祖冲之在制订《大明历》时,第一次把岁差的影响引进到历法中去,从而使恒星年和太阳年有了分别,这在我国历法史上是一项划时代的贡献。

(2)四六二年,祖冲之把他制定的新历,连同《上大明历表》,呈送给宋孝武帝刘骏,孝武帝召集有关大臣在朝廷上进行讨论。“时人少解历书,竟无异同之辩”。惟有刘骏的宠臣、太子旅贲中郎将戴法兴持反对意见,他责骂祖冲之的改历为“诬天背经”。当时年仅三十三岁的祖冲之,面对权贵,毫无惧色,他严正的指出:“愿闻显据,以窍理实”,“浮词虚贬,窃非所惧”。为了追求科学真理,他愿意听取确凿的证据来相互讨论,至于空洞的说教和虚构的贬斥,他是丝毫也不惧怕的。祖冲之根据天文实测的结果,针对戴法兴的谬论,逐条进行驳斥。他为此写的《驳议》,成了科学史上的闪耀着唯物主义光辉的重要文献。但是由于种种阻碍,《大明历》直到五一零年才正式颁布,这时已是祖冲之死后的第十年了。

1.根据选文,用简洁的语言给“岁差”下一个定义。

2.说说“愿闻显据,以窃理实”在文中的意思: 。

3.为什么说祖冲之制定的《大明历》是我国历法史上的一项划时代的贡献?

4.祖冲之如何对待别人的反对意见?

5.联系课文,说说伽利略和祖冲之有哪些共同之处?读完文章对你又有哪些启发?

检测板块

下列加点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是( )A.在游戏时他制作了各式各样粗糙的像车、船、风车之类的小玩意儿。B.可是这儿却偏有一个青年学生,倔强到敢于用自己的实际观察来检验他的教授们的那些教条。C.这种狂妄行为必须加以制裁——为了大学的声名,也为了有益于他的灵魂。D.伽利略的教授们拒绝发给他医生文凭,因此他就离开了比萨大学。

延伸板块

《中国核物理的鼻祖——赵忠尧》(有改动)

100年来,百年名校东南大学为祖国培养了15万多名高层次优秀人才。素有“中国核物理鼻祖”之称的赵忠尧,就是这众多东大学子中的佼佼者。

赵忠尧,1902年6月27日生。1920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现东南大学前身)数理化部。1927年赴美加州理工学院研究生院深造,1930年获得博士学位。赵忠尧进校时是化学专业,但他学习数学、物理同样认真,尤其是物理学得相当好。毕业后东南大学聘请他回来担任助教。任教期间,他工作勤奋踏实,深得物理学界前辈、哈佛大学博士叶企孙的青睐。正是以东南大学的任教为起点,赵忠尧开始了他的物理学教学和研究的生涯。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期间,赵忠尧通过“硬r射线在物理中的吸收系数”这一实验课题,发现了硬r射线通过重物质产生的反常吸收和特殊辐射,这是正负电子对的产生和泯灭过程的最实验根据。之后,他在美国《物理评论》发表了题为《硬r射线的散射》的论文,公布了他关于r射线方面的新发现。两年后他的同学安德逊发现了正电子,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赵忠尧的实验成果证明,他是最早观察到正负电子对产生与泯灭的人。

新中国,赵忠尧几经周折,终于带着30多箱器材回到祖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物理实验室,并使新中国于1955年就有了第一台700千电子伏的质子静电加速器。之后,他又主持研制成功第二台质子静电加速器,能量为250万千伏。通过这两台加速器的研制,赵忠尧发展了我国的真空技术、高电压技术、离子源技术,使我国较早迈入了核物理研究强国的行列,培养了包括杨振宁、李政道等一大批核物理的研究人才,为跻身世界核大国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赵忠尧一生从事核物理学的研究,虽没有获得过应有的荣誉和地位,但他一直孜孜不倦、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从不喜欢张扬、表现自己。尽管毕业后一直未能再回母校东南大学,但他对祖国和世界物理学的卓越贡献无疑是对母亲培养的最大慰藉。1992年,他90高龄时,欣然提笔为母校90周年题辞:“热心教育改革,培育科技人才。”表达了对母校的无限关切之情。1998年5月28日,这位中国核物理的鼻祖辞别人世时,有人这样评价他:在中国物理学史上,他是一座丰碑;在中国物理学史上,他也是一棵明星。

1.“鼻祖”在题目中的意思是什么?

2.赵忠尧在大学学习期间选择专业上与伽利略有什么相似之处?

3.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期间,赵忠尧进行了一项很有意义的实验,这次实验的成果表明了什么?

4.赵忠尧在我国核物理研究方面作出了哪些贡献?他有哪些高贵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反思

《斜塔上的实验》是亨利托马斯、达纳李托马斯二人写的一篇关于伽利略生平的人物传记节选。全文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而是按照“摆动挂灯的启示——孩子和学生时代——比萨斜塔上的实验”的思路展开,描述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自由落体定律的经过和他孩童、学生时代时的情况,表现了他不轻信权威,坚持用实验来检验理论与探索新理论的科学思想和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甘为科学奉献终身的精神。在对课文进行简单的分析感知之后,让学生把文中的两个实验找了出来,对斜塔上的实验也就是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进行重点的分析。从语言方面进行剖析,找出表现主人公的句子,从而分析出主人公的勇于探索、注重实践、有迷信权威、热爱科学的精神品质。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对于伽利略的精神概括的详细具体,但是学生课前预习以及上课时过分依赖参考书,缺乏自己的思考,导致回答问题时思维受到束缚,甚至背离了问题,影响了课堂进度。除此之外,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时间过少。总之,通过《斜塔上的实验》这一课,我又进一步认识到了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我将更加努力,进一步完善教学中的不足。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6

教学目标:

1、了解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的事迹;

2、领会文章的巧妙构思;

3、学习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4、学习伽利略勇于创新、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文章的巧妙构思;

2、伽利略勇于创新,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把握主旨领会写法等要领,注重对学生语文兴趣的调动,运用品读、质疑、探究、联想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生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读准字音(每人根据情况找出十个字词注拼音)

2、思考下列问题。

① 查资料,了解有关伽利略的情况

② 文中记叙了伽利略的哪两大发现?

③ 伽利略在两大发现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

④ 课文的后面写观众队伍的盛大和观众的兴高采烈有什么作用?

⑤ 从伽利略身上你得到哪些启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伽利略的照片)伽利略是伟大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学革命先驱,同学们一定渴望了解这位伟大而富有传奇式的人物的传说吧。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写伽利略生平的人物传记的节选文—《斜塔上的实验》(板书),让我们共同倾听伽利略矢志探索科学的心律和足音,品味那石破天惊的创造宣言和奇思妙想吧!

二、伽利略简介

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历史上他首先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了数学、物理学、天文学三门知识,扩大、加深并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为了证实和传播哥白尼的日心说,他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为此,他晚年受到教会迫害,并被终身监禁。他以系统的观察和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纯属思辨的传统的自然观,开创了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因此,他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他的工作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三、检查预习:

1、字词检查:请同学上黑板列出所查找到的字词,其他同学注音并订正。

2、小组内交流所搜集到的资料,展示组内较好的资料。

四、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

明确:全文是按照“摆动挂灯的启示—孩子和学生时代—比萨斜塔上的实验”为线索展开的。

2、按书中提供的材料顺序,概括伽利略的事迹,走近伽利略。

(一)(1—7)摆动挂灯的启示——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

(二)(8—12)写伽利略的孩提和学生时代——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和献身精神。

(三)(13—19)比萨斜塔上的实验——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3、本文是一篇关于伽利略的传记文章,文章主要写了他的哪些方面?

①伽利略的两个发现:a. 发现摆的规律b. 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②伽利略的精神品格:不轻易相信权威、善于发现和思考问题、对科学不懈追求、不怕威胁,有献身精神、不断探索,用实验来检验(创新、进步、成果)

4、结合文中的词句,进一步理解。

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伽利略的创新精神?(学习伽利略的创新精神)

①“又是伽利略的一个发疯的念头”(说明他的猜想很多,善于思考)

请学生再举类似的一个例子。

(如“摆动着的挂灯链条的嘀嗒声惊扰了这个学生,引起他一连串的思考”)

②“可是偏有一个青年学生,倔强到敢于用自己的实验观察来检验他的教授们的那些教条。”

(说明他不轻易相信权威、敢于探索的精神)

③你还能通过其它的例子来说明伽利略的其它精神吗?

“决定以科学为终身事业”,“他已经发现、数理科学是大自然的语言,为了学好这门语言,他决意献出自己的一生”(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和献身精神)

A伽利略不停地搞实验,甚至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不轻易相信权威。

B他决定以科学为终身事业,在那不讲科学的年代里,从事这一行,意味着一辈子的贫困和默默无闻。

C他发现真理的道路,不是靠背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是通过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思考:这篇文章和普通的人物传记按时间顺序写作有什么不同?你认为这样的构思巧妙在何处?

明确:文首先描写了伽利略发现摆动规律的经过,写得引人入胜,这就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然后再略写伽利略孩童和学生时代的情况,接着再重点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的情况。这样构思全文不仅使读者清楚地了解到伽利略的生平和两个重大发现。而且读来感到波澜起伏,兴趣盎然。

二、文章品评:

1、齐读第二自然段,并标出“仿佛、觉得、似乎”等词,这些词能否去掉?原因是什么?

讨论明确:说明这仅仅是一种猜想,假设,还需要加以证明(用词准确)。

△伽利略是怎样证实自己的猜想的?

明确: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这一发现的科学性。

△请用自己的话归纳伽利略发现的这一自然界的节奏原则。课余自己做一下该实验,看会不会有问题,如有问题请向物理老师请教。

明确:单摆的等时性(摆角应小于5度,绳要轻而长,所系物要小而重)。

△这个发现是从什么现象中得到启发的?

明确:是从教堂顶上悬挂油灯链条的嘀嗒声中受到启发的。

△它表达了伽利略什么精神?

明确:表现了他善于发现和思考问题,并善于用实验来检验发现的创新精神。

2、“伽利略不停地搞实验”是紧承第一部分,属于总说,接看用“甚至”一词追溯他小时候的情况,作者为何要追溯他小时候的情况?

明确:意在说明他从小就善于观察、思考、不轻信权威,具有勇于探索,求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这为后来他在科学上的重大贡献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

3、医学和数学一样也是一门科学,同样需要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如何理解伽利略学医失败,却在数学上取得成功?

明确:这是由他在科研方面的兴趣决定的,他对数理科学的兴趣,完全超过了对医学的兴趣,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它并不等于二者在科学上有优劣这分。

4、课文最后一部分写观看队伍的盛大和观众的“兴高采烈”有何作用?

明确:写观看队伍的盛大,表现这次实验影响之大,观众的“兴高采烈”写出了反科学的习惯势力的强大。

三、精读品味

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一处描写?说一说为什么会喜欢,给你什么启迪?勾画出文章的美点。

四、思维拓展

伽利略的思想、言行给你什么启示?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你将如何去对待你所遇到的困难?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7

教学目标

1、了解伽利略的先进事迹,了解摆的规律、自由落体定律;学习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了解本文巧妙构思的作用。

2、实验演示与文本阅读相结合,概括伽利略的伟大发现;品味文中精彩描写的词句,体会人物精神。

3、学习伽利略不盲从权威、崇尚科学、不断实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阅读人物传记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激情示标

1、走近“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

学生介绍搜集来的有关科学家伽利略的生平事迹。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根据拼音写汉字:qí do(祈祷) 卷zhì(帙) 妥xié(协) 威xié(胁) hè hè(赫赫)英名

解释下列词语:默默无闻 一劳永逸 心不在焉

二、自主学习,引导思考

1、浏览全文,想一想文中主要介绍了伽利略的哪些方面的事情或哪些时期的经历?

2、默读文章8~12段,想一想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在孩童、求学时代就已经具备了哪些科学家的“伟人细胞”。

3、人物传记通常是依什么来安排内容的顺序的?而这篇文章是怎样安排的?这样的安排好吗?为什么?

三、分组讨论,合作交流

(一)赏析“斜塔上的实验”写作特色

1、精读文章第三部分(13~19段),作者采用了哪些创作手法让“斜塔上的实验”一事写得生动形象,让伽利略这位科学家栩栩如生,吸引读者?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欲扬先抑,层层铺垫(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3)场面描写,渲染氛围(4)语言、动作、神态、外貌描写相结合。

(二)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伽利略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哪些精神)

师明确:不盲从权威、崇尚科学、不断实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结合探究练习二

四、探究发现,创新运用

学了本文之后,你认为要想成为一名科学家要怎样才能有创新精神?

五、巩固练习,反馈评价

拓展延伸,积累为科学献身者素材

1、了解伽利略因支持日心说而遭受的磨难。

2、在网络上搜索一下,看看古今中外还有哪些科学家为了科学事业而勇于献身。

板书设计

斜塔上的实验

一、发现摆的规律 不断实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孩童求学时代 崇尚科学、甘于奉献

三、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不盲从权威、勇于探索、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