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与价值观的目标

学问乐 人气:2.02W

教学反思与价值观的目标

教学反思与价值观的目标

篇一:教学反思:价值与价值观

教学反思:价值与价值观

邻水二中政治组 周胜军

本课是高二《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这是教材最后一课的内容,是全书的一个落脚点。这节课从内容上来看不是很难,重点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整节课我采用递进式方法,注意教学内容的环环相扣,设计上总体比较新,知识传授条理基本清楚,重难点突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也基本实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在具体教学中,基本做到了轻松引入、生活课堂、知识小结、内容拓展、课堂实练、情境升华。

首先,注重引入。我以三月是学习雷锋月,让学生重温3月学习雷锋活动和观看小悦悦被撞事件的视频,从正反两方面让学生思考人为什么要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人活着应该追求什么目标?怎样实现这些目标?引入到新课教学中。

其次,注重对知识的具体讲解。比如,人和事物的价值关系问题,不仅是一个有理论难度的问题,也是一个成长中的高中生经常思考的问题,我先从具体事物的价值着手,然后引入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与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关系,让学生真正理解哲学意义上的价值。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比较好地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把握。

第三,注重选材。我以真实的典型人物故事(雷锋、神七航天员、谭千秋、丛飞、范跑跑等)为素材,选择学生熟悉的案例(二中为地震捐款、刘劲拾金不昧等),善于用正反事例,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实现哲学生活化的新课标理念,反对空洞的说教和强制性的灌输,易于学生认同和接受。比如,用雷锋、丛飞、谭千秋及刘劲等正面的比较典型和直观的例子,让学生在无形之中能够感受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可以明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用黑心商家生产有害食品、范跑跑、小悦悦被撞事

件等反面事例,让学生正视现实,进一步明确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四,注重对问题的设置。整堂课共设置了五个探究和一个课后探讨,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架设平台,比如,我通过创设情境,以“双汇瘦肉精事件”为代表的中国的食品安全事件为背景材料,让学生思考讨论自己了解哪些食品安全事件?黑心商家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果我们学生是生产者或经营者又会怎么做?

第五,注重体现课改理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片引导、视频播放等手段,让课堂充满直观现实的场面;搭建平台,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帮助学生从哲学中发现生活、理解生活和感悟生活;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会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总的来说,虽然感觉这堂课的设计基本完成教育教学目标,但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本课最难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可是在课堂生成时总感觉到不了那个高度,正所谓“情到浓时方恨少”,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继续努力。

篇二:价值与价值观教学反思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反思

一、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

不足之处有:1.课堂导入的事例和后面林秀贞的事例有重复,导入的事例放到人生价值那儿讲更合适。导入采取逻辑导入也很好,直接从课题引出第一框要讲的内容。

2.在讲价值的含义时候不用举汶川地震的例子完全可以,直接用书上96页的探究就很好,主要是让学生搞清楚哲学领域的价值和具体领域的价值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就可以了。

3.课堂讨论时间过长,把学生思维往课本知识点上收回有些费劲。下次应该让学生快速地把书本知识点记忆一遍再当堂做些练习效果会更好一些。

以后可以继续发扬的地方:结合具体领域的价值,深入领会哲学价值、人的价值及价值观等概念。符合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二、教学方式方面的反思

(转载于:价值与价值观教学反思)

1、选用我们身边普通人的先进事迹来感悟价值观对人生的导向作用学生能较好地领会。

2、采取设置情境,师生探究讨论的形式,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课堂氛围活跃。

三、对教材内容的认知变化

讲课前我按照课标的要求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作为重点内容来设计,在这一环节安排主要的时间。讲完之后我发现学生对导向作用并不难理解,相反对哲学领域的价值具体价值的关系却比较难理解,因此应结合练习和学生讲解更好。

四、学习方法上的认知变化

给学生做的.练习题一定要精挑细选,讲练结合依然是很好的教学方法。

篇三:价值与价值观教学反思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反思

反思一:价值与价值观>教学反思

1.教材内容及分析

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第四册《生活与哲学》教材,本框属于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一框题。其内容主要分两目,第一目主要介绍价值的含义、人是社会一切财富的创造者、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和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对一个人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等内容。第二目主要介绍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内容包括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以及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2.学生分析

学生学习基础分析:

高二,学生学习了前三单元内容。应该说已有相应的知识铺垫,具备了一定的哲学常识基础知识,为本框题的学习做好了知识的准备。

学生能力分析:

高二学生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具备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对问题的一定的探究能力,伙伴合作能力。

学生心理分析:

学生的心理包括情感、意志、注意、思维、能力、气质与性格等。高二的学生即将面临>高考,因此,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和疑惑。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和观点,学生已经有了思考的需要和希望得到解惑的需要,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现在独生子女有良好的生活条件,但是他们大多是不太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索取多而奉献少,因此学习本框题有它特有的意义。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价值、人的价值和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反思二:价值与价值观教学反思

政治课不是说教,学政治也并是仅仅为了考试,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阵地,政治课应对学生的品德产生重要影响,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这点政治教师责无旁贷。在教学上,要避免让政治课陷入说教的旋涡,教师首先要认真领会教材精神,认真组织教材,用好教材,在教学上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真正产生共鸣,才能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所以,在教学上要真正实现学生是学的主体,通过切实有效的形式,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从而内化成学生固有的品质。

反思三:价值与价值观教学反思

这节课败笔之处虽然较多,但是并不意味着没有可改进、可完善的余地。起码,从这节课里,使我加深了对以下几点的认识:

1、学习就是学生的事情,教师代替不了,教师仅仅是个导演,真正的演员确实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独立做到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应该将这些环节交给学生,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当然这个作用必须是有效的。

2、课堂教学目标就是高效,不是大搞热闹。无论上什么课,有利于实现目标的热闹可以用,但是纯粹的课堂消耗、只追求表面的热闹或没有什么实质效果的热闹,便是一种课堂内耗,坚决不可取。

3、无论我们学习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无论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我们不能完全采用"拿来主义",而是要批判的用,批判的学,否则,东施效颦的可笑之事将再次上演。

4、课改势在必行,不论有多少人不想改、不愿改,无论怎么说风凉话、胡扯、埋怨、不理解,但是一定要改。不改则落后,改则前进。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是需要付出眼泪和痛苦的。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认识到过程中的不理解、不适应、茫然,或许只要我们严谨、认真、冷峻的思考,学习、探究、完善,改革这条路一定会是康庄大道,而不是死胡同。

反思四:价值与价值观教学反思

1、在教学设计上,引用热点问题引领全篇。4年涌现488名安徽好人。安徽,几乎是在不经意间,以其独特的"道德建设领域安徽现象",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用富有地方特色的道德案例,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结合"安徽好人现象"和"社会道德滑坡现象"谈谈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理解。将全班分成两大组,其中第一组探讨不同价值观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第二大组探讨不同价值观在"人生选择"中的作用。在大组里按照4-6人分成讨论小组,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每组选出自己的发言代表。问题是如何防止让讨论流于形式,确保学生真正参与?个人觉得课前要让学生搜集讨论话题的素材,确保"言之有物";同时老师参与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

3、利用生成性课堂资源,及时互动评价。比如,一学生在谈到不同价值观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不同时,就用了"一部分人对胡文传的质疑与不解"来论证。这与我们课前播放的《大义父亲:胡文传》视频资料相对应,并且事例恰到好处,在表扬该同学观点时,要求同学们给予掌声的鼓励。及时的评价互动,让学生在发言中收获了成功与喜悦。

4、缺憾与不足。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没能让"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有机融入课堂,问题的设置逻辑性不强;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时间的把握不够好,导致后面时间紧张,来不及收尾,草草收场;感觉语言依然不够简练,随意性较大。

篇四:《价值与价值观》教学反思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反思

王文礼

本节课主要讲授的内容是人的价值及其评价标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授课过程中,引用了大量的教学素材,如放弃动物的顺序、乡村女医生杨金梅、大学生勇于救人而牺牲、周口店这一方水土等,通过各种方式来让学生明白课本中抽象的理论,同时借助于《创新导学案》,寓教于学、寓练于学,逐个击破相关知识点的应用。另外,在教学中也借用了浙江援疆教师施永新老师的让学生阅读教学素材的方法,将教师从记忆素材中解放出来,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当然,由于在教学安排上前松后紧,导致后来时间仓促;加上没有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使得本节课逊色不少。此外,和以前的教学风格比较起来,显得过于平淡,没有出现什么高潮迭起的部分。

这节课败笔之处虽然较多,但是并不意味着没有可改进、可完善的余地。起码,从这节课里,使我加深了对以下几点的认识:

1、学习就是学生的事情,教师代替不了,教师仅仅是个导演,真正的演员确实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独立做到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应该将这些环节交给学生,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当然这个作用必须是有效的。

2、课堂教学目标就是高效,不是大搞热闹。无论上什么课,有利于实现目标的热闹可以用,但是纯粹的课堂消耗、只追求表面的热闹或没有什么实质效果的热闹,便是一种课堂内耗,坚决不可取。

3、无论我们学习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无论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我们不能完全采用“拿来主义”,而是要批判的用,批判的学,否则,东施效颦的可笑之事将再次上演。

4、课改势在必行,不论有多少人不想改、不愿改,无论怎么说风凉话、胡扯、埋怨、不理解,但是一定要改。不改则落后,改则前进。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是需要付出眼泪和痛苦的。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认识到过程中的不理解、不适应、茫然,或许只要我们严谨、认真、冷峻的思考,学习、探究、完善,改革这条路一定会是康庄大道,而不是死胡同。

篇五: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

价值与价值观

【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根据高中政治教学大纲,国家新课程标准以及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有关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遵循本学科学习的规律,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材分析】

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第四册《生活与哲学》教材,本框属于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一框题。其内容主要分两目,第一目主要介绍价值的含义、人是社会一切财富的创造者、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和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对一个人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等内容。第二目主要介绍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内容包括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以及对人生具有导向作用。本课知识结构:

【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基础分析:

学生学习了前三单元的哲学知识,初步掌握了运用唯物论、辩证法的观点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对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有了初步的理解,初步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这为本课教学目标的落实奠定了知识基础。

2.学生能力分析:

高二学生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具备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对问题的一定的探究能力,协调合作能力。

3.学生心理分析:

学生的心理包括情感、意志、注意、思维、能力、气质与性格等。高二的学生即将面临高考,因此,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和疑惑。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和观点,学生已经有了思考的需要和希望得到解惑的需要,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现在独生子女有良好的生活条件,但是他们大多是不太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索取多而奉献少,因此学习本框题有它特有的意义。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教法和学法】

1.教法:

(1)结合具体领域的价值,深入领会哲学价值、人的价值及价值观等概念。 (2)通过学习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感悟价值观对人生的导向作用。

(3)师生共同设置教学情境,开展学生的探究活动,采取课堂辩论、讨论等形式,进一步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树立奉献意识。

2.学法: 自主自学、合作探究

【课标要求】本框题教学内容是贯彻新课程标准4.11规定的“识别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表现,说明价值判断的意义,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的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1.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含义;

2.理解人的价值及评价人的价值的标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使学生初步具有认识和分析事物价值的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价值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联系实际,通过师生探讨来分析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 2.汇集实例,运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人和物的价值之不同,就在于人能够创造价值,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够实现自我,满足自我需求。承认奉献着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这是学习这一课后应有的重大收获。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难点:人的价值

【教学用具】多媒体、幻灯片和黑板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