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立春的作文集锦七篇

学问乐 人气:1.4W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立春的作文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立春的作文集锦七篇

立春的作文 篇1

筱筱,你问我为什么不把纪念册写给你时,我说了谎,说我忘带了。好几个夜晚,我坐在写字台前,咬着笔头,想把我们这四年来的辉煌写满,我怕你会过一段时间就忘记了。可我们这四年来,又似乎没有什么,只是肩并肩一路向北,然后不说“再见”,就天各一方。

20xx年,我们十三岁。

阳春三月,日历上说,今天立春。你被老师带进教室,“她叫筱筱,是今天转到我们学校的。”你热情地和大家问好,我有幸和你成为了同桌。你一直和我说话,而我则羞涩地说,我不爱说话。你说没关系,我说你听。那一年,我们五年级,即将小学毕业。

20xx年,我们十四岁。

面临升入中学的考试,我一直冒汗。眼看考试时间要到了,我还有很多题没做。你顺手扔来一张纸条,不幸的被老师发现。你一直不肯说答案是给谁的。结果影响了你的成绩,你却笑着说:“我们又可以在一个班了。”那年,我恨,是我的自私和懦弱害了你。

20xx年,我们十五岁。

你的生日是农历七月初七,那天,你约我爬上屋顶,大声喊:“妈!我十五岁了!”从那一刻起,我知道,原来没妈的孩子也可以这么快乐。那年,我感到我们都很幸运。

20xx年,我们十六岁。

面对雪花似的试卷,你的成绩开始出落到顶尖,而我则一退再退。我开始逐渐与你疏远,而你则在这个春天告诉我,因为后母的原因,你要转学了,并把纪念册给我填。那年,我后悔自己不懂得在失去前的珍惜。

20xx年,我……十七岁。

离别的感伤像图书馆墙壁上潮湿的藤蔓,从立春开始悄然爬满整个校园。没关系,我们说过,十七岁不哭!

今天,我去给你寄纪念册,忽想起,有一年春天,你带着诗一样的心和纯真的脸庞来到我身边。从此以后,每逢的立春,我便都是会感觉如此甜蜜,那么美好!留下祝愿那些和我们一样即将分别又来不及说“再见”的人。

立春的作文 篇2

我们都知道鸡蛋是立不起来的。但很早就听人说过,每年立春交春时分可以把鸡蛋立起来,也有人说只有时运高的人在立春交春时才可以把鸡蛋立起来。对这些说法我深感怀疑,因为没有亲眼见过,但直到20xx年……

20xx年立春在xx月xx日正月初二中午xx:xx分,哥哥准备下楼放鞭炮接春时,侄女提议立鸡蛋,并从冰箱里拿了两个鸡蛋出来,给了我一个,我俩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小心翼翼地俩手轻轻地扶着鸡蛋寻找平衡点,不到1分钟竟轻而易举地把两个鸡蛋竖着立起来了,当时既震惊又惊喜,赶紧用手机拍下了这神奇一刻。

20xx年立春前两天,我把立春时鸡蛋可以立起来之事告之朋友,有的摇头表示不信,有的愿意试一试。我当时不知道立春交春的时间点,当xx月xx日xx点xx分开始听到外面有鞭炮声时,我赶紧从冰箱拿了一个鸡蛋,只用了几秒钟鸡蛋就稳稳地立在了茶几上,我觉得真的很好玩。那天有几个朋友在家也试过,他们说,不仅是鸡蛋,鸭蛋、鹌鹑蛋都可以立起来,十分奇妙,但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是啊,为什么鸡蛋在立春这会儿就能立起来呢?网上查询得到的答案是:立春交春时分,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地球的引力会发生变化,鸡蛋所受到的重力会随着引力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鸡蛋容易站立起来。

其实在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中,立春、夏至、冬至等节气都有丰富的民间习俗,称得上是重要的民俗节日。在立春这天吃春菜、竖鸡蛋等习俗在古代很多地方盛行。民间一直流传着:“立春到,蛋儿俏”,“立春立鸡蛋带来安乐吉祥”这些说法,立春这天立鸡蛋是新年的好兆头,可以带来安乐吉祥。来年的立春,有兴趣的朋友,你也试一试把鸡蛋立起来吧?

立春的作文 篇3

立春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古今中外不知多少人被她的魅力所折服,因为她不仅是美的征,而且还是生命的使者。

立春来了,树枝抽出了嫩绿的枝条,小草懒洋洋地睁开眼,花儿们也纷纷盛开了,红的、蓝的、黄的、紫的,千奇百怪,五光十色。花儿们发出阵阵醉人的芳香,引来一大群蝴蝶,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那景象可真美!

春雨悄悄来了,家乡的万物被春雨唤醒。比如说:玉米种、黄瓜种……探望妩媚的世界,花儿开了,有牵牛花、茉莉花、黄菊花等好看的花儿,漂亮极了!草儿绿了田野里一片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温暖的春风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快乐。树枝变的柔软了。挺立在路旁不引人注目的钻天扬,灰白的身躯泛出了淡绿色,梢头吐出密密麻麻的芽苞,在湿润的微风中轻轻摆动。妩媚多姿的垂柳,飘起长发,婆娑起舞,轻轻地人们肩头上拂过。交错的枝条上面,张出了嫩绿的芽苞,随着吹拂的微风摇晃着头。

我慢慢走到农田,田野上,麦苗返青,一望无边,仿佛绿色的波浪。那金黄色的野菜花,在绿波中闪光。

望着眼前的景象我不禁心潮起伏,我们的祖国就像这立春的美景,处处生机勃勃,万紫千红。让我们共同努力,让美景永远驻留,祖国母亲永远不会有“伤疤”!

立春的作文 篇4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用这句话来形容立春,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年。它既是春天到来的象征,也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更是一个让万物复苏的节气!

“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天开始的意思。在这几天,人们可以放起鞭炮,迎接春天。各种声音交织于耳畔,如万条小溪汇集,成了一条声音的河流,滚滚流去。朋友圈快要“刷爆了”,里头全是各地景点,这些给立春锦上添花,让它变得更加多彩。

“咬春”,这是人们在立春这一天都要做的习俗。顾名思义,指“咬住春天”,“抓住春天”。关于“咬春”也有不同之处。北京人讲究吃“春饼”,吃春饼代表“咬春”。北方人则会买萝卜啃一啃。而最精细的,当属南方人。南方人会在这一天起个大早,去买来最好的马兰,去根,洗净,包入一张皮中,再放入锅中炸,春卷就做好了!咬一口,似乎真的有春的味道!

当然,立春的习俗还有很多。如:打春牛,贴春字等等。陕北一些地方在立春要“画红”。清晨,在院墙,大门,粮囤,磨盘,树干上画红十字,牛,羊,猪等家畜头上也要用朱砂画上红十字,以表示喜气洋洋,红红火火迎春到。宋代诗人白居易大笔一挥,题下诗句:“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这个特殊的.日子,让他觉得连夕阳都特别美可见它多么重要!

立春的景已经这么美了,春后一定是风景如画,美不胜收,更无法想象“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景象是有多美丽。

毕竟,那油菜花的淡黄,已让我赞叹不已。

立春的作文 篇5

今天,我十分开心,因为我看见了立春后的第一场大雪。

早晨7点多钟,我正准备起床,看到天空中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雪。不一会儿,仿拂是谁在撕下大片大片的棉絮,把柏油路盖了个严严实实;少数落了叶的树,成了一棵棵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向天空伸出了一双双银色的“手臂”。还没落叶的树木,用它们大大小小的“手掌”,托着厚厚的积雪层层叠叠,千姿百态,就像无数盛开的花朵;高楼大厦的房顶上,堆积了厚厚的雪堆,好想房顶穿过了云层,变得高耸入云了。

顿时,原来宁静的城市热闹起来了:除雪工人们用铲子把雪弄到马路边上,好让车子通行;小孩们正在雪堆里打雪仗。瞧!这边的小朋友刚想展开攻击,那边的小朋友已经把雪球投过来了,让人措手不及。看到这些情景,我不禁想起了一首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慢慢的,雪停了。我心想:立春虽然没有春天那样美丽,那样生机勃勃,但立春能给人门带来充实和快乐。我喜爱象征新生的春天,但我更爱立春那场美丽的大雪。

立春的作文 篇6

立春,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

立春,一个绿草萌芽的季节;

立春,一个令人舒适的季节;

在家乡,有一大片草地,花儿和草儿一家人似的聚在一起。刚走向草地,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一大片彩色的海洋,有草儿的绿,有桃花的红,还有各种各样的花儿五颜六色的衣服闪耀着我们的眼睛。慢慢接近草地,脚下犹如踩着厚厚的毛毯一般,如此软绵,如此舒适,还真让人有些心疼。走入草地的中央,就仿佛进入了花的世界,桃花被温暖而柔和的春风拂过,不知不觉的几朵桃花掉落在了你的手中,如天仙撒花一样把手里的桃花洒向空中,此时此刻,你的手上都还留有着这桃花的余香。当你躺在软绵而舒适的毛毯上时,轻轻的闭上眼,享受花瓣在你肌肤上的每一次抚摸,享受清爽而温暖的春风拂过你的脸颊。再缓缓的睁开眼,望着碧空如洗的天空使得你的心灵格外的舒畅。

当然,在这生机勃勃的立春,怎能少得了蝶儿、鸟儿优美的舞姿和动人的歌声呢?蝶儿在花丛中穿梭,鸟儿自由的向我们展示着它们的歌声,这简直如一幅美不胜收的水墨画儿。

家乡的立春,有浓郁的花香;

家乡的立春,又舒适的绿毯;

家乡的立春,有温暖的象征。

立春的作文 篇7

立春的由来

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天文意义上它标志着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

对立春的理解,古籍《群芳谱》中这样解释的:“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春天的序幕还没有真正地拉开。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的“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立春节气各地的习俗

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那么,为什么要到东郊去迎春呢?这是因为迎春活动祭拜的句芒神,居住在东方。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是在东郊了。比如宋代的《梦粱录》中就记载,“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这就证明,迎春活动已经从郊野进入宫廷,成为官吏之间的互拜。

到了清代,迎春仪式更演变为社会瞩目、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据《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清人所著的《清嘉录》则指出,立春祀神祭祖的典仪,虽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岁朝,但要高于冬至的规模。

一、句芒神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

浙江地区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举。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太岁为值岁之神,坐守当年,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从乡村抬进城后,人们夹道聚观,争掷五谷,谓之看迎春。山东迎春祭句芒时,根据句芒的服饰预告当年的气候状况:戴帽则示春暖,光头则示春寒,穿鞋则示春雨多,赤脚则示春雨少。其他地区则贴"春风得意"等年画。广州地区则在立春前后,击鼓驱疫,祈求平安。

二、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迎春设春官,该职由乞丐担任,或者由娼妓充当,并预告立春之时。过去在每年的皇历上都有芒神、春牛图,清末《点石斋画报》上的“龟子报春”、“铜鼓驱疫”,都是当时过立春节日的重要活动。

三、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另外还有采茶祭春牛活动,湖北地区还举行龟子报春活动。除了皇历上有春牛图外,各地年画中也普遍刻印春牛图,作为春节期间的吉祥图。

浙江地区迎春牛有其特点。迎春牛时,依次向春牛叩头。拜毕,百姓一拥而上,将春牛弄碎,抢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栏内。由此看出,鞭春牛还是一种繁殖巫术,即经过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栏内就可以促进牛的繁殖。

四、咬春

立春时还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此处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过去认为咬春就是吃萝卜,其实也包括吃春饼;二是所谓讨春就是迎春之意。为什么要吃萝卜呢?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实咬春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气,使人保持青春不老。五辛盘是由五种辛辣食物组成,用葱、蒜、椒、姜、芥等调和而成,作为就餐的调味品。

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