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子(网友来稿)

学问乐 人气:3.2W

胡月  

  (这是我读庄子时的一段思考)

一、当我们迷上庄子

初读庄子,便为他着迷。迷失在他精心构筑的一个特殊的天地。在这里,万物欣欣然地生长着,歌咏着,各尽己乐,自在逍遥。巨大无朋的鹏鸟自北冥到南海,抟扶摇而上,此时海浪滔天,海风呼啸。小蝉自由自在,志得意满,无所艳羡。大椿八千年一开花,又八千年一结果。宋荣子心神安宁,任行无羁,列子御风而行,悠然泠然。更奇者,是那位居住在藐姑射山之上的神人: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yan。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万物不疵疬而年谷熟。”

读到这里,你就有了喜欢庄子的许多个理由。

如果说孔子像一位师长,循循善诱,试图将你的思想引向一个 “爱人”“克己”道德修养的高境界;如果说孟子是一位对手,纵横捭阖,试图在论辩的过程中让你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地修正自己 ,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那么,庄子就是我们的一位朋友。与他面对,你不必诚惶诚恐,不必故作姿态,你只需放松自己,彻底放松自己,只需听他似乎是漫无边际的谈论,汪洋恣肆,仪态万方。初听你觉得有点荒诞不经,渐渐,你内心沉静自然,心境平和自如,后来,你禁不住和他一起放纵思想的野马,畅游天地,这时天地是你的,你手wu足蹈,意兴盎然,意念不为天地万物束缚,只有自己在逍遥翱翔,再后来,你连自己也消失了,你忘我失我无我……

读庄子,你不可以不动声色,正襟危坐,如读圣贤。他好像要把你度到另一个世界里,那里,万物齐一,荣辱等同,彼此不分,甚至“生无可羡,死无可畏”。恍惚之间,你被他的“寓言”感染得身心俱乐,被他的“重言”蛊惑得忘乎所以,被他的“卮言”陶醉得“不知手之wu之,足之蹈之”……    。

突然,你从“绝云气,负青天,抟摇而上”的九万里高空跌落下来,你发现你并不是那只鲲鹏,你只是一只翱翔蓬蒿之间的燕雀。似乎是猛然醒悟,你仍然感觉到物我之间的不同,你认识到自己不可能做到无所待的境界,你认识到庄子在用各种各样的语言形式给你说着共同的一个谎言……

二、我们为什么需要庄子

但庄子绝不仅仅是这些。

读庄子,你必须经过三个过程,经过三重思考。而这整个过程,就像爱上一个人一样,首先可能是一见钟情,他的谈吐他的气质他的风度在第一时间里让你倾倒,随着了解加深,你可能对他产生怀疑,但你始终不舍得离开他,正因为你打算一辈子爱他,所以你宁愿花时间去了解他,质疑他,最后义无反顾地依赖他,不可救药地信任他,这一生,你为找到了最可靠的世界来放置自己的思想而心凝神定,仪态从容。

庄子告诉我们的是忘掉自己,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而现实中的我们,更多的却是还没有找到自己,又怎么奢谈忘掉?几乎所有喜欢上庄子的人,或者是其经历,或者是其思想,甚而或者二者俱备,都有一个从找到自己到忘掉自己的心灵历程。而这一个过程,正是我们每个世间人解脱自己超越自己的必经之路。这种解脱和超越,吸引了多少曾经有所追求而最终又不得不放弃的人。

苏轼文采蜚然,一读庄子,慨然而叹: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这种一见钟情的知音之感,令人感动。

三、反叛的魅力

庄子的反叛,绝对超出现在一切非社会主流人士的所为。他不仅仅是在高速路上飚飚车(列子的御风而行他并不看好,认为仍“有所待”,何况车乎!),在发型上改变一下(接舆就剃掉了头发,他也不以为然),或者染染发;也不只是过了而立之年还未成家(他也许并不认为一定要有个而立之年,那是孔子的年轮,他不信这个),也不只是丁克,宠物,跳舞,素食,裸体(他知道那个裸行的桑户,对这种行为他是赞同的,但他的特立独行决定着他不会再去做同样的.事情),什么嬉皮士雅皮士,波波族,小资……不,这些都还不够,他瞧不起这种行为上的怪异,他不认同这些皮相的东西,他要做就做个最彻底的反叛,因为他是庄子,他又生活在那个还没有人来得及或顾得上给所有的社会人制定一些行为规则的时代,那个正利于所有的人发挥个性的时代。这么一个好时代,不用提倡百花齐放,各种花草也能欣欣向荣地生长。但遗憾的是,一般人奔波于生计尚不能辗转自如,又怎能奢谈虚妄之道!

庄子却做到了。尽管他生活贫困,在做不得漆园吏的时候,穷到不得不去向监河侯借粮。即使在这么窘迫的情况下,他仍不忘用寓言讥讽那个不能急人所难的河监:“索我于鲍鱼之肆乎!”这不只是不卑不亢,而简直是大义凛然地斥责了。这样的言行,就绝非常人所能做到。

庄子对所谓的古圣人进行很不留情的解剖,解构了孔孟建立起来的“有为”哲学。他认为那些孜孜以求的人,都是欺诈弄巧虚伪的勾当,是打着为天下的幌子来实施个人的野心。他借许由的话来评论孔子所推崇的尧:“尧这个人啊,轰轰烈烈地实行仁义,我怕他要被天下的人耻笑。”(徐无鬼)他对于孔孟提倡的仁义,入木三分地指出:“爱护百姓、使百姓得利是出于仁义,那真诚实行仁义的少,借仁义取利的多。这样,仁义的行为,不仅不能真正实行,而且还会成为虚伪者的工具。”(徐无鬼)《盗跖》篇中正是借柳跖之口说出了庄子对所谓以天下为己任其实是以天下为己利的人的蔑视:“花言巧语,虚伪地提倡文武之道,虚伪地实行孝悌,企图侥幸被封为诸侯,享受富贵。”他甚至蔑视一切正统理念,认为一切忠诚的守信的人,都不过是像猪狗和乞丐一样为追求一碗饭、为追求名利而轻视自己的根本――生命。于是他以孔子为靶子,说自己的话:

老莱子:孔丘啊,去掉你那恭谦矜持的样子,去掉你那和蔼的态度和一肚子的学问,这才能成为君子。(《外物篇》)

老聃:对人一样慈爱,这不是私心吗?无私才是真正的自私。(《天道》)

又借孔子的口向其弟子宣扬自己的学说:

颜回说:“我进步了。”孔子说:“什么意思?”答:“我忘掉仁义了。”孔子说:“很好,可是还不够。”又过了几天,师徒又见面。颜回又说:“我进步了。忘掉礼乐了。”(《大宗师》)

孔子认为还不够。一直到颜回说能够坐忘时,孔子才对颜回表示出了赞许并且说自己要向他学习。而所谓“坐忘”,就是“四肢麻木,耳目糊涂,离析四肢,除去心智,和万物相通,与一切相同”,这正是庄子所提倡的境界,认为这样就能做到没有爱好,不会执着,以不损害自己的身体,达到保真全性。(大宗师)这些观点,绝对不是虽知道之不行,仍孜孜以求、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丘的原意。

四、失败的哲学

庄子的哲学,说到底是失败的哲学。

没有成功的哲学。孔孟的有所为、舍我其谁,是鼓动人走向成功的――这个成功正是我们一般意义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的进阶标准。但是,人生不可能绝对成功,因为追求无止境,因为成功没标准,相反,人生却是真的充满了失败的定数,因为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说在某一个方面是失败的,即使一个常胜将军,他在生命终结之时,仍有失败感,那是一种逃不脱的人生宿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其实是一种悲壮,是一种与命运争斗的英雄末路。更何况,以庄子的眼光,所谓人与人之间的礼尚往来,寒暄应酬,甚至想兼济天下,都是一种无知者无畏的可悲呢!

好在我们有庄子。庄子就是那个在你失败后安慰你,帮你找到自己的智者。如果说在人生路上,孔孟在你青年时代引导你走到人生的入口,庄子则一定冷眼冷笑而又热心地在人生的末路等着你。他不是悲天悯人,而是带着一种果不其然的笑挽起你的手说,走吧,试试我的办法。于是在你最需要安慰的时候,他得到了你的心。

而这两个阶段的人生又是我们所必经的,缺少任一阶段都不是完美的人生。有孔孟,所以我们不消极于人世;有庄子,所以我们不沉溺于人生必有的失败。庄子的存在,对于生活于乱世而又觉悟的人是一种安慰,对于任何一位必经人生而又觉悟人生的人,又何尝不是一种安慰呢!

有庄子而没有孔孟,人生太虚浮;有孔孟而没有庄子,则人生太滞重。

因此对于哲人,不要拒绝任何一位。

失败对人的最反面的影响是对自我的轻视,妄自菲薄,自轻自贱,甚至引起对身体的自残。在这一点上,庄子又及时地恰到好处地告诉你,要“重视生命”,为重视生命而不看重荣华富贵,当荣华富贵不因我们对它的重视而降临时,对生命的重视则成了我们人生的第一要务。

失败,就是我们一般意义的不通达,在一个社会里,不通达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贫困,所以贫(物质匮乏)和穷(仕途不通达)常常是连在一起的。而妙的是,孔子和庄子在这一点上却达成了一致:

“君子穷困于大道,才叫穷困。我怀抱仁义之道碰上这乱世的灾难,这算什么穷困!”――孔子如是说。

“穷困不是贫乏。一个士人,不能实行道德,是贫乏。衣破鞋坏,是穷困,不是贫乏。这就是所说的生不逢时啊。”――这,却是庄子的话。

 作者邮箱: zqbx_

TAGS:来稿 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