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师说说课稿集合十篇

学问乐 人气:2.02W

随着社交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人钟情于在网上发布说说,用以宣泄自己的情绪,调节心情。你经常不知道发什么说说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师说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师说说课稿集合十篇

师说说课稿 篇1

各位领导 ,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

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1第 单元第 。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 ,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框题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本框题前面承接本教材的 这部分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

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经济常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 ,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

难点的依据: 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 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2—3分钟)

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政治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板书:

5,布置作业。

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课堂作业:

【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经济现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二)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

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教师:×××中学 ×××

师说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东南西北》,是小学实验教材第三册《方位认识》的第2课时。初听这个课题让人感觉是自然课的知识,同时它也是语文课的一个教学内容,如今它成为了小学实验教材中一个新增的知识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日常生活以及自然课上的知识积累,对于东南西北有较为感性的经验认识,但是对于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本课通过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简单认识,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为日后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做好铺垫。“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要的基本要素,没有空间观念,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创造。”因此从小学会正确地辨别方向,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对人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制定了教学目标:

1.学会识别东南西北4个方向,能够用东南西北来描述地图上物体所在方位。

2.能分辨地图上物体所处的相对位置,能进行简单的路线描绘,感受“东南西北”方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辨认方向的意识与良好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辨认方向的方法,能在实际生活环境中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

难点:分辨地图上物体所处的相对位置,能进行简单的路线描绘,感受“东南西北”方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策略

针对重点、难点的突破,本节课我以开放式教学为主,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一个引导着、组织者与合作者的位置,把学生设置为学习的主体,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学生原有知识建构的基础上,把静态讲授的转变为动态体验的过程。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比较、讨论、小组合作、交流互动、媒体演示等环节,做到既联系生活实际又具有实践性、趣味性,以这样的方式构建新知。

1.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一年的学习,能够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为本课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设计理念

(1)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方位的认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数学常识,实践性、应用性很强,有力的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这一基本理念。

(2)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我们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探究无疑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重视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沟通不同学科之间的相同知识点

学生在其它学科如语文、自然课中已经有过方向学习的经验积累,例如:语文实验教材第三册中《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学生已经知道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方落下,通过积雪的融化、北斗星的位置来判断方位,把这些不同[源自]学科的知识加以整合,有利于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

三、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从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导入新课,被皇后驱赶到森林的白雪公主迷了路,引导学生说出“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并简单交流辨别方向的小常识,通过地图的展示,明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指向标,唤醒认识中经验积累的那部分,以此作为教学重点突破的一根拐杖。

(二)探究新知

1.辨别相对位置

在初步建立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的基础上设计了同桌互相问答的方式,根据所给的方向找到相应的物体或者给定物体找出相对应的方位,例如“火车站东面是什么地方?飞机场在餐厅的哪个方向?”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同时要求学生边指方向边说,动作配合语言,更有助于记忆。再把问题放到相对复杂的方向情景图中,观察以火车站为中心,它的东南西北4个方位分别是哪些地方。这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四个方向,也让学生充分感知参照物的不同,所对应的东南西北也有所不同。

2.描绘路线

在熟悉四个方向的基础上紧锣密鼓的学习路线的描绘,要求学生能直观的识别简单的地图,并且为接下来的线路设计做好铺垫,提出问题“小猴从地铁站出发,朝北走1个单位长度(也就是1格),再朝西走2个单位长度,再朝北走2个单位长度,再朝东走1个单位长度,说出它最后到达的地方。”请学生在观察、辨别、讨论后得出结果,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培养了互相倾听学习的好习惯。

3.设计线路

本节课对于一些约定俗成的知识,比如说地图上的方向的规定,我使用了较为直接的讲授法。但在设计路线这一环节中,特别是“小猴和小猪从停车场出来,想去餐厅,该怎样走”的设计活动中,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性、创新性学习,鼓励学生寻找多条路线,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再进一步从实际角度出发让学生比较各线路,可以列式计算所经过的单位长度(1+4+1=6)从而得到最为合理(即最近)的线路设计。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人文拓展

从古到今,人们对于方位的认识一直在发展,工具的使用也在不断的更替,尤其是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诞生,使人们对于方位的准确认识更上了一个台阶,因此将思南、指南针、罗盘这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工具介绍给学生,不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也让他们了解了人类智慧的发展与学习数学的价值,更潜移默化的传递了国人对于四大发明的自豪与骄傲。

(四)实践应用

生活是数学的源头,引导学生回到熟悉的生活中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乐趣。基于这一理念,在课的结尾我并没有满足于仅仅学会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又回到了现实生活中,去辨认方向。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是一张浦东新区的地图,下课后试着在度图上找到我们的学校,再认一认你的家在我们学校的哪个方向?看看从你家到学校可以怎么走?”不急于让学生找出答案,而是将课堂延伸到35分钟之外,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提供给他们更广阔的平台。

师说说课稿 篇3

一、走进文本

《孔子拜师》这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组精读课文的第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为我们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扇大门,是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这篇课文是叙事性文章,线索非常清楚。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通过对孔子和老子的语言、心里和动作的描写,来突出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文章中有两个人物,两条线索,不同形象,相同品质,。一条是以孔子不远千里、风尘仆仆拜老子为师为主线,另一条以老子诲人不倦为暗线,两条线索相辅相成,互为渗透。文章的语文朴实易懂,应该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品读课文,积累语言。

二、走进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甚少,孔子、老子就更加肤浅了。这个单元是很好的学习内容,所以上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孔子、老子的资料,对他们有初步的了解,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课堂上,应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通过广泛地阅读实践,让学生走进孔子、老子。并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多层次,多角度地去解读文本。

三、教学目标

针对文本特点和孩子的学习特点,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准确地认读“兼”等7个生字,规范书写“闻”等12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孔子的求学经过。

3、学会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老子的品行。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四、预设教学流程

板块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ǐ)

2、播放20xx。8。8日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的广场上孔子的三千弟子在吟诵《论语》,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进孔子。

3、交流: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关于孔子,你还知道什么?(展示搜集的孔子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看看、议议、说说等途径,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仰之情,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板块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遇到难读的生字对照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1)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认识生字、新词: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注意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是读准:兼、宿)

(2)规范正确书写:“闻”等12个生字,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一般已达到自己正确数学的要求,但规范书写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写字的环节中,可让学生归类摆放生字,引导按类记字。重点指导:尘、迎、等、境、授。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

【通过各种多种形式学习生字、新词,为学生解毒文本扫除一切障碍】

板块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2说说人们对孔子和老子有怎样的印象呢?(佩服、尊重)

出示文末一句话: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1)齐读句子,找“敬重”近义词,理解“敬重”板书:敬重

(2)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他们有怎样的品行?从课文中那些语段可以看出他们的品行很优秀而得以人们的尊敬呢?请大家再细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学生交流读书收获。根据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品位语言,体会情感,感受孔子的谦虚好学和老子的诲人不倦的优秀品行。

本人预计做以下的重点指导学习:

一方面:研究敬重孔子的原因: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谦虚好学〕

这一部分我准备这样来教学。(重点体会:远近闻名还不够渊博)

(1)一读,找出不理解的词,可能会提“渊博”怎么理解?引导查字典(知识深广。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联系上文“远近闻名”,

(2)二读,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板书:谦虚好学)

(3)指导朗读。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求知若渴不畏艰辛〕

(1)学生想象一下,在这几个月里的路途中,孔子会遇到哪些困难?(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2)出示句式,学生想象填空:孔子饿了,就;累了,孔子就;天黑了,孔子还;正是这样、几个月。

(3)相机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从而明白孔子为求学不怕吃苦。

(4)让我们读读这句话,读出求知若渴、不畏艰辛的精神。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从“上前行礼”一词中体会)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抓住“特地”、“请”两词理解)〔谦逊有礼〕

(1)抓三个不同的标点符号“?”“!”“。”引领学生学会用不同的语气表现孔子当时的心情。

(2)利用课件交换词语“拜见”、“拜访”。对比朗读句子,用换词法在朗读中联系上下文区别词语间的细微差别。(“拜见”是客人一方说的,“拜访”是双方都可以说的,有访问的意思,更有敬重的意味。)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谦逊有礼、勤奋好学〕

(四言词组:学无止境。生活中你见过“学习没有止境”的事例吗?请你说说这样的一个事例。谈理解。如:学习了课文里的,还要经常看课外书)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抓住“每天”、“随时”来理解)〔勤奋好学〕

(1)什么叫随时请教?(什么时候有问题就什么时候向老子请教。)

(2)他可能什么时候有问题?(吃饭时、睡觉时、走路时)

(3)从中,你感受到孔子怎样的优秀品质?(勤奋好学)

师小结:通过品读文章,伟人孔子的形象在我们的心中树立起来了,他(求知若渴、吃苦耐劳、勤学好问、谦逊有礼)。

另一方面:研究敬重老子的原因: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谦虚、有礼、热情(“迎候”体会有礼、热情,后一句话体会谦虚。)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诲人不倦(理解“毫无保留”)

(1)当孔子随时随地向老子请教,老子会怎么说?

(2)当孔子打破砂锅问到底,老子会怎么做?(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讲)

(3)这种不知疲倦,有耐心地把知识传授给别人,叫“诲人不倦”)

【[找出自己感受最深刻的词句,就是找关键句,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悟、思、说,借助重点词句,搭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张扬学生的个性。】

板块四:联系实际,升华情感

1、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和感受。(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2、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一谈读了课文的感受。

3、进一步体会最后一段的意思: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生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板块五:拓展实践,延伸活动

1、积累名言:孔子有很多话都很有道理,被他的弟子整理编辑成了《论语》,广为传诵。你能说你你都知道那些孔子的名言吗?学生交流孔子名言,老师相机投影相关的名言(摘录课文内的名言)

2、开始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收集。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道家学说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课后去搜集他们的一些故事,去了解一下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去感受一下这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这是对学生通过多渠道获得知识起到引领的作用。

板书:17、孔子拜师

有礼敬重

孔子拜师老子

曲阜——————不畏艰辛——————洛阳

求知若渴

谦虚好学毫无保留

勤学好问诲人不倦

学无止境

师说说课稿 篇4

一、 说课标、考纲、教材和学情

(一) 关于课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能诵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的用法;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二) 关于考纲

据《大纲》要求,高考《考试说明》对古文阅读作了三个递进层次要求:

① 理解(能力层级B级):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② 分析综合(能力层级C级):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概括中心;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③ 鉴赏评价(能力层级E级):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 关于教材

新教材在文言文教材的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一轻”倾向。“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一轻”是指轻篇章的琐屑分析。这一倾向从新教材的练习设计上可明显看出来。我个人认为文言文教学应体现这种倾向,多诵读、多积累,培养语感,避免大量无效的分析。

(四) 关于学情

经过初中和高一上学期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一些难点待突破。如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

针对以上的分析情况,《师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学法、教法和教学程序确定如下。

、 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积累实词“师”“传”“从”“道”、虚词“之”“其”“而”“乎”“所以”的意义和用法。(重点)

2、区别古今异义词语,把握文言特殊句式。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用多种语气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难点)

2、培养学生自读注释、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重点)

(三)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战的精神和勇气。

2、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三、说学法、教法

(一)学法

1、诵读法

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诵读法成功的关键是要读出声音的各种形态,如节奏、语调、语气等,只有这样,才能听到“古人”的心声,才能触摸到言语主体的情味。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有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老师应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察语气,逐步读出“情味”来,揣摩文意。因此,范读、多读尤为重要。

2、圈点法

使用各种圈点勾画符号阅读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唐彪曾说:“凡书文有圈点,则读者易于领会,而句读无讹。”我从两方面指导:一是指导使用圈点勾画符号,二是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适当作一些批注。

3、提问法

这是打破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读、自解等方式解读课文,学会向老师质疑。

4、练习法

这是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关键在一个“精”字。“练”不求“多”,,应求

“精”,要用最少的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也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我设计了一套课堂巩固练习,重点巩固课文重要词语,当堂“消化”。

(三)教 法

1、点拨法

所谓“点”就是点击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此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我主要点拨的是在不同的句子中怎样准确理解一词多义的几种方法,通过比较,温故知新,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归纳法

从高一上学期开始,我一直指导学生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系统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这样既便于记忆,又便于运用。例如《师说》第一课时讲解重要实、虚词,我主要运用归纳法,归纳“传”“师”“道”等实词义项及“之”“其”“所以”等虚词用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总体设计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教学整体思路:通过诵读把握全文;通过质疑师生互动;通过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通过精练巩固知识,强化记忆。在这个思路指导下,《师说》一文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诵读,理清思路,积累实虚词;第二课时主要是诵读,归纳实、虚词,分析论证结构。

(二)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

二、教学目标

《英语课程目标》提出基础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结合这一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知识目标:

1、能听会说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及其回答。

2、能听、说、认读单词manager、family、people.

技能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养成动脑、动口、动手的好习惯,指导学生熟练应用本课所学的语言和知识进行日常交际,形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游戏、表演对话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在特定语境内领悟和使用语言交际的能力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本课的句型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There are…对培养学生的会话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能听懂会说句型及相应回答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How many后应该接名词的复数形式,以及对集合名词的people的理解及运用。

四、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本课教材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在语言情景中感知、理解英语的意义。

2、主体参与法:通过大量的二人、四人小组操练,给学生更多动脑、动口的机会,体现主体性。

3、活动教学法: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在学法上,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上,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迁移法。

五、突破重、难点的关键、

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组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在活动中巩固运用新知。

六、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相关图片、师生自备全家福、录音机、胡须、拐杖等相关道具。

七、教学程序

教学目标的确立,教法学法的设计,最终要在教学程序中体现。因此,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结合学生的认知状况,我打算用以下五个教学环节来完成本课的教学。

㈠组织教学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仍然爱唱、爱跳,一开始上课就让他们学习语言或者复习语言对他们来说是枯燥的,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在一上课进行简单的师生问候以后,我便带领学生进入了听音动作这一环节,结合本册教材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动作:stand up、sit down、run、walk、dance、jump、sleep、turn left、turn right、turn back、go ahead.这样既复习了所学语言知识,有调节了学生的情绪,是学生以昂扬的激情参与到教学的下一环节。

㈡复习旧知,服务于新知

现阶段,小学生的英语学习缺乏良好的环境,所以课前花一定时间复习旧知,符合"积少成多,滚雪球"的语言学习规律,本课设计的复习内容也有利于新知的学习、掌握。

1、在学生进入到了英语学习的状态以后,我便将学生分成四个大组,从1—20进行报数比赛,对报数速度快而准确的小组进行鼓励。

2、接着,联系数字和名词复数,听口令做事:listen repeat and do T:show me two books hree pens five pencilsone bag……学生拿出实物并重复two books hree pens five pencilsone bag……

3、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结合学校教学条件,利用拐杖、胡须、工作服等道具将班上几个同学扮演成不同的角色,首先出现在孩子们面前的是grandpa,他胡子花白,拄着拐杖,穿着医生的服饰,孩子们一口就能叫出grandpa,也有孩子可能会说doctor,这时老师就引导他们说出This is my is a doctor.最后依次引出grandma、dad、mum,因为有了前面的经验,学生一定能顺利对出现的人物进行介绍,这样的复习,孩子们怎么会不被吸引,怎么会不快乐,复习效果又怎能不明显呢?在孩子们还沉浸在复习旧知的快乐中是,最后一个小演员"manger"出场了,他西装革领,手提公文包,学生一看就知是个老板、经理,这时也开始了我的新课教学。

㈢学习新知

新知教学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单词教学

manger的教学通过形象展示,模仿跟读,游戏操练、小组练读、个人展示读等几个步骤完成。

People是个集合名词,在教学时,我会用各种人物形象的图片进行教读,在学生读准发音,明白意思的时候,我会引导学生数数one people 、two people、three people,并与其他名词数数作比较,让学生理解people是个集合名词。

2、句型教学

接着单词people的教学,我用图片趁机引入句型: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学生会很快答出There are five.接着,我利用教室内现有的教学资源,请一些学生站起来,并向其它同学提问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在不断变换人数进行几次操练后,我再问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classroom?在学生作出正确的回答后,我出示一张关于小龙家庭的图片,图片上显示的是一座非常漂亮的房子,客厅里挂着全家福,孩子们一看就知道是小龙的家,此时,我趁机介绍This is xiaolong’s family.A happy family!并引入family的教学。在学生明白family的意思并掌握读音的基础上,我再指着小龙的全家福问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通过前面的复习铺垫以及多次感知,孩子们已经很容易就能说出答句。这时,我再拿起班上一个同学的全家福问: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在他作了There are five.的基础上再引导他答出具体的家庭成员my grandpa、my grandma 、 dad、mum and me,这样 在一部分学生能快速正确的回答后,我出示自己的全家福,引导学生向老师提问。"good、very good、beautiful、how clever……在这样的鼓励下,相信孩子们一定会争先恐后的向我发问,于是我再请一两个小老师上台教读,实现师生角色互换,最后一起向我发问:Miss Yang,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在师生互动中,实现心灵和感情的再次交流。

㈣操练、巩固

就此完成新知的教学,但语言的内化必须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因此教学的下一环节便是句型操练,句型的操练我采用机械操练和趣味操练相结合。

机械操练的形式主要有听录音跟读、师生问答、男女生问答、个人问答、小组练习、同桌练习等,充分采用由群体到个体再到群体的教学理念,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多角度的练习,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操练当中,给学生以指导,体现教师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地位。

趣味操练主要在机械操练的基础上进行,利用实物投影仪请孩子将自己的全家福展示给大家。这个活动是这样来开展的,请一个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上台展示照片,全班同学向他提问: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在他作了There are five,my grandpa、grandma……的回答后,他再点出好朋友的名字问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这样,通过一个"开火车"的游戏,以及work in pairs等多种不同方式的操练巩固,使学生在积极思维的状态中,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㈤运用拓展,深化新知,发展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

在教学的结束部分,我设计了一个"小调查"活动,发给每个同学一张调查表,让每位同学当一名小记者,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询问别的孩子家里的人数,以及各家庭成员的职业,并填入表格,进行统计。在此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非常有必要请一名学生配合在班上做示范,如:T:Hello,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S:There are five, my grandpa,my grandma,……T:What’s your father?S:He is a doctor.让全班同学特别是学习能力稍差的同学能有模仿的对象,最后将调查结果再班上作展示。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语言的教学原则"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着力创设各种语言情景,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口语交际的能力,通过听、说、演、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面向全体学生,鼓励他们大胆的说,不忽视任何一个学生的每一个细小的进步,在每次练习和活动中,及时给学生表扬和鼓励,并在小组荣誉栏作记录,把英语学习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八、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会给学生美的享受,给学生书写起示范作用。我这样板书浓缩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新课内容一目了然,对教学内容有深刻印象。

师说说课稿 篇7

各位评委、领导、老师们好!我今天的说课将采用"四说"的说课模式。今天我准备: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理论根据将贯穿以上流程中。

一、说教材

1、分析教材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河北省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第八册第十五课内容,属于新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类创作课型。本课主要是使学生在巩固原有绘画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变化彩印版画的特点及制作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极其重要的。另外,版画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还要做到难易适度,由浅入深。

2、课时安排: 2--3课时

3、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材要求,结合四年级学生特点,本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认知目标:初步了解版画知识,感受版画艺术的独特艺术效果,合理的组织画面,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②能力目标:通过自主的探索及实验,掌握彩印版画基本的造型表现能力。

③情感目标:养成在创作中生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体验版画创作的快乐。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彩色版画的一般制作方法,并能动手制作一幅作品。

难点: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说教法

由于学生对美的感受,对新的事物的兴趣往往基于直接的视觉感受。因此,教学开始时,我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取了直观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范图等直观教具,丰富了课堂的内涵和形式,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感受美、创造美。此外,我还采用师生共评法对作业进行评价,让学生能够更充分认识自我,客观的评价自我,学会互动发展,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说学法

在学生学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把学生完全当作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做到学与连紧密结合。本课运用多媒体展示图例和进行版画制作过程的岩石,采用课堂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通过比较分析、实践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掌握了解彩印版画的结构特点,学会制作和运用,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环节:

(1)开拓学生视野,感受版画的不同表现形式。

(2)深入认识彩印版画,充分感受版画的情感性、表现形及主观性等特征。

(3)在基于以上认识的基础上探讨:怎样用彩印版画表现自己的所想所感。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促进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培养个性。为了优化教学过程,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我设计的教学程序如下:

(一)导入:开拓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1、媒体导入:"同学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学过了怎样制作黑白纸变化。那么,你们还想知道版画的一些其它变现方式吗?下面请同学们来看一下屏幕。"(多媒体出示放大的黑白纸版画和彩印版画的范图,让学生观察。)

2、教师提问:

①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前者只有两种颜色,后者有很多种颜色)

②哪种版画比较美观?(彩印版画)

3、教师小结:通过以上比较,大家可以看出,彩印版画要比黑白纸更直观、更形象。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版画 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彩印版画

(二)展开:创设情境,激发创作欲望

1、媒体播放:老师给同学们播放一首熟悉的歌曲,大家愿不愿意听呀?(播放音乐《一分钱》)

2、演示制作方法:看!老师现在手里就拿着一枚硬币,老师给你们变个魔术怎么样?我要把硬币给他便到纸上去,你们信吗?(我在硬币有凹凸感的一面上涂上颜色,然后把宣纸轻轻地盖在上面,再用手轻轻拍打后把宣纸拿起来,就会发现宣纸上留有一个图案)

3、师生互动:通过老师刚刚的演示,大家是不是也想动手做点什么呢?鼓励学生直接用手在橡皮尺子等学习用具上涂上颜色,已在我事先备好的宣纸上,调动学生积极性。

4、出示范画:通过刚才你们高昂的情绪,老师知道了你们很喜欢彩印版画,那么,老师出示一张范图《母爱》,大家观察一下,然后告诉老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总结特点:造型稚朴、色彩艳丽)

5、注意事项:我们在制作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问题,划痕要有一定的深度,在印制过程中要用夹子固定好,不错位置,填色时,水粉的水分要控制

6、学生构思:如何表现出自己的想法和画面呢?出示范图,让学生探索讨论,自主合作学习。

7、教师小结:总结彩印版画的制作步骤。

(三)深入: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1、按4人为一组分组合作制作,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制作得又快又好。(注意小组间各人的分工的要明细)

2、学生小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对构思新颖的小组或个人提出表扬,并展示给同学学习,鼓励不足的学生。

3、学生创作时播放音乐,并用多媒体再次展示彩印版画制作步骤和一些学生作品供学生参考。

(四)结束:情感升华

1、作业展评。各小组各派一名代表到前台展示作品,讲解创作的意图,并通过比较、推荐、自荐、自评、师生互评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各小组选择题材有意义、文字与画面组织有特点、画面主题突出、表现手法有特色的作品讲评。教师小结,并寻找每一幅作品的闪光点,评价以表扬为主,同时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

2、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用新的方法——彩印版画来表现美,那么,版画还有很多的表现方法,同学们有没有兴趣知道呢?同学们可可以课下查一些资料,下节课老师看谁知道得更多,好不好?

附:板书设计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教学内容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作画过程与板书相配合,将范图、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和谐一致。因此我将板书设计如下:

彩印版画

流 程 : 听一听 看一看 做一做 评一评特 点 : 造型稚朴 色彩艳丽

注意 事项:: 划痕 固定 填色

步 骤: 画图 制版 印刷

师说说课稿 篇8

《老人与海鸥》是安排在“人与动物和谐篇章”的第一课。学习这篇课文为学习其他课文打下学法基础和情感基础!

主要内容:《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感人故事。一位老人十多年如一日,每逢冬季来临,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老人去世后,海鸥们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充分展示了人与动物的和谐。

文本结构:课文条理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两大部分之间呈因果关系。

【说学情分析】

知识水平: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速度,继续围绕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提高阅读速度。本课时学生已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读准文章。

能力水平: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捕捉关键词句体味情感的能力,继续巩固这一学法。

情感态度:抓住兴趣点——孩子天生就喜欢小动物,每个人与动物之间都可能发生很多有趣的、令人难忘的事。所以学习这篇课文,很容易和学生产生共鸣,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引导学生呵护动物!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文段,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3、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体会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时数】

2课时

设计思路】

为了更好地突破目标,本课教师教法先扶后放,以读为本,创设情境;学生学法自读悟情、激情美读, 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对话升华中,抓重点文句,品重点文段,入情入境地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亲情,感悟和谐之美。

【教学统览】 1.入境,再现感人故事;(预设5分钟)

2.入景,欣赏和谐画面; (预设18分钟)

3.入情,体会灵魂震撼; (预设15分钟)

4.入心,化作实际行动。 (预设2分钟)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入境,再现感人故事。

1.美读词语。(撮嘴呼唤 应声而来 、亲昵说话 抑扬顿挫 啧啧称赞 翻飞盘旋 瞻仰遗容 肃立不动)

2.画面呈现。老师引导学生说出脑海里浮现的四幅画面;老师板书:喂养、呼唤、交谈、送别。

3.串讲故事。老师请个别学生串讲画面,再现一个感人故事。

[设计意图] 这样设计给学生回顾故事提供有效的帮助,旨在让学生在直奔重点段落前,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基调有一个整体感知。

二、入景,欣赏和谐画面。 (课文的第一部分)

画面一:老人喂海鸥。

1、范读,谈感受。在朗读时要注意读好“很小心”、“退开一步”、“撮起”、“呼唤”这几个词。

2、朗读指导.课件出示“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着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师引读:(引语中要定准节奏,读出味道!)

海鸥来的多了,吃得快了,请你欢快地读读。

海鸥来得更多了,吃得更欢了,请你更欢快地读读。

海鸥吃得心满意足了,老人也放慢了速度,谁能这样来读读。

3、想象画面.“海鸥飞成的乐谱能唱出一支怎样的歌?”(课件出示填空:_____之歌)学生可能会说“快乐之歌”、“飞翔之歌”等等。

4、配乐齐读.个性化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感受老人喂海鸥的画面是一篇有声有色的和谐乐谱,让画面和音乐融为一体,让灵动的画面唱起美妙的歌。

5、总结学法:刚才我们采用体味关键词句,读中感悟,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

画面二:老人呼唤海鸥的名字。

1.感同身受.让学生抓住爸妈给孩子取名来理解老人为海鸥取名.拉近生本距离.

2.语言文字训练.(“抑扬顿挫”.)先与形近字区别,再解释词语的意思,最后造句。

3.师引读,生接读.师生一起用亲昵的语气和抑扬顿挫的语调呼唤海鸥的名字。

4.教师总结过渡到画面三。

画面三:老人谈论海鸥。

1、学生同桌对读:练习老人与作者之间的对话。

2、指导朗读。(以读代讲,师及时指导朗读)汇报时,引导学生留意文中描写的老人“生动”的眼神,“亲昵”的语气和“抑扬顿挫”的语调,营造出和谐之声,感受浓浓的爱。

3、小结板书:十多年的来,老人与海鸥就是这样相依相伴,在老人的心中,海鸥就像他的——生:儿女;在海鸥心中,老人就是他们的——生:父亲。老人与海鸥,他们就是——生:亲人。(板书:亲人)

[设计意图] 这里有含义深刻的文句,教学时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字里行间寻觅老人对海鸥的爱。为此,通过教师范读、创设情境引读等,学生悟读、练读、男女生对读、美读,入情入境读。在读中体会情感,抓住“起起落落”引导读出节奏,读出味道!同时抓住“抑扬顿挫”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画面一详细指导,学法总结,为后文学习做了学法指导和打下情感基础。

三、 入情,体会灵魂震撼 (课文的第二部分)

1、结合老人感人的报道创设导语:(出示老人喂海鸥的画面,教师引读13、14、15自然段,出示四个场景的句子)。

场景1——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场景2——海鸥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

场景3——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肃立不动……

场景4——我们收遗像时,海鸥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

1、结合平时积累。谈谈海鸥心情:恋恋不舍、难舍难分、焦急万分、心如刀绞……

2、结合插图理解想象。师:这一幕就像发生在亲人生死离别场面,你感受到了什么?(相机指导读出个性化体会和感受)

3、句子对比,体会用词准确。首先师问:这里用了“扑”这个字,为什么不用“飞”呢?(换词对比谈感受,相机指导读)

4、小练笔“如果你是白色旋涡中的一只海鸥,你会鸣叫什么?(目的是让学生把前面的课文和自己的感受说进去)”。

5、写法习得。请你仔细研读这几个场面,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这个场面写具体的呢?☆ 动静结合 ☆ 细致描写 ……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点抓住描写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肃立不动”“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等句子,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从海鸥的动作中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义。挖掘“扑”字的运用之巧妙,旨在体会作者如何准确用词来表达情感,抓一字悟妙用,也是在引领学生懂得如何遣词造句,推敲语言。在这一环节中,我还注重了读写的有机结合,在学生充分品读感悟的基础上,安排学生想象海鸥的鸣叫,设身处地的想像海鸥在倾诉些什么。写话的过程,是练笔的过程,也是对文章感情的体会和升华的过程。

四、 总结全文,延伸情感

1、师指着板书小结:因为老人与海鸥的情谊,所以才有了这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的感人场面,虽然老人走了,但是他关爱动物的善举将由我们传承!

2、布置作业。学生所感悟到的这种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情感不应该随课的结束而结束,应及时的进行拓展。所以我还布置了课后练笔内容:写一写生活中自己与小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

[设计意图] 这是一篇至情至美的课文,我们希望这节课能结束在感情的至高点,所以我们在学生激情满怀的美读之后,用一段真情告白来为这节课画上一个句点,当然,课是结束了,这种情感我们却希望它延续下去,所以,我们在作业中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这是学生学文后情感的梳理,借作者的情思与心声来传学生学文之后的感受,融情感升华与文字训练于一体,这是小练笔应承载的一项功能,在本处,我想这种功能是必要的。

师说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周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了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周总理的到来。周总理身着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了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起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了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基于此,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欢乐。

3、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二、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式很学习方法,基于这样的一种教学理念,我把识字教学这个重点设计为自主探究识字,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汉字。对阅读教学的处理,大纲要求,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所以对教学目标中的两个难点的突破我是通过设计各种形式的读:如齐读、分组读、领读、对读、挑战读、表演读等各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因为学生对泼水节并不是很熟悉,所以课前我要求学生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为了帮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泼水节的情趣和欢乐,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

根据以上的教学思路,我把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播放一段泼水节的影片,问学生你知道这是个什么节日吗?学生很自然地会说是泼水节。老师进一步引导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泼水节是难忘的呢?引出第二个环节

(二)范读课文。(课件)师问: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师接着说:如果自己读一遍课文你一定知道的会更多。

(三)自读课文。提出要求: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然后请教同学或老师。2、标记自然段。

(四)认识生字:老师先过渡:看到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一群生字宝宝羡慕极了,急着要跟大家交朋友呢!(老师用富有童趣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下一个环节)1、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自由读的方法。2、不会的提出来,同学帮他想办法记住。3、识字游戏:制作字卡,凤凰花的形状,认识了就奖励他。(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五)再读课文:

过渡语:认识了生字宝宝,大家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好了!(指名分段读,师生评价)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凤凰花"的图片,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两个词语。让学生知道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2、播放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指导朗读感悟。

五、指名读二、三自然段:

提出问题:

1、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说原因。(目的是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自读第三段,划出相应的句子

3、交流感悟:(学生先说哪句就先感悟哪句)

句子一: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句子二: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象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国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了天空。

抓住"鲜红的地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都

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会铺地毯,从而感悟傣族人民用撒花瓣这种独特的迎客方式及当时的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与喜庆。

句子三: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一词,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4、指导朗读:在这个环节中要边引导学生感悟边知道朗读,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总理的心情读出来。可以采用指名读,齐读,表演读等形式反复训练。

六:小组合作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提出合作学习的要求:(1)小组合作,用喜欢的方式读4、5段。(2)思考: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2、交流合作成果:学生先说哪句就先感悟哪句,边感悟边知道朗读。

句子一: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了人群中。

(1)观察课文插图:周总理穿着什么样的傣族服装?通过着装感悟周总理的平易近人。

(2)抓住笑容满面一词来感悟周总理的饿亲切、和蔼。

(3)想象:这时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什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悟课文内容。

句子二: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象脚鼓什么样?(上网查资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周总理跟人们一起敲鼓跳舞,感悟周总理同傣族人民心连心。

句子三: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通过几个问题的设计感悟这句话:

1、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目的;引导感悟周总理热爱傣族人民。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目的:引导感悟傣族人民爱总理。

3、练习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说话。

语文学习的目的之一是训练语言的运用能力。

4、交际互动:师演总理,生演傣族人民,互相祝福:再现情景,感悟周总理很傣族人民的深情厚意。

5、之后课件再次演示泼水的场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九)学习6、7、8段。

过渡:多么令人激动的场面啊!(教师用夸张而富有感情的语调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情绪)然后说,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继而进行朗读指导训练:可以采用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读,挑战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出1961年的泼水节的幸福、快乐和难忘之情。

(十)小结升华: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那么令人难忘?让我们再次深情地读一遍课文吧!

(十一)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节日?

(十二)作业:课外搜集少数民族的节日和民间习俗并写下来。最后两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拓展课外知识容量,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说明;知道写12个字也是本课的重点,因为本课需要2课时讲完,所以写字教学部分我会分别放在每课时的最后一个环节进行训练,12个字中最难写的是:恩、寿、凤、凰四个字,它们分别是上下结构和半包围结构的字。其中的重点比画是凤凰二字的部首,要作为重点来指导。

师说说课稿 篇10

  一、学习课标析教材

北师大编写的一年级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采用主体单元的编排方式,从学生的认识规律、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实际出发,确定了十七个主题单元。《冬天是个魔术师》是第十六组中以“冬天”为主题的一篇课文。作者揉情于景,借景抒情,以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描写了冬天中动物冬眠、下雪、湖面结冰、人们穿上冬装等特点。文中充满儿童情趣,是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好教材。

(一)教学目标:

1.识记15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景物特点,感情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自学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能识记15个生字,并结合课文说出冬天里的景物特点。

二、把握课标议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读书为主线的原则,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其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一)情境教学法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借助课件展示了一个迷人的冬景:雪中的野果更加红艳夺目、奇特瑰丽的哈尔滨冰雕、大雪覆盖着挺拔的红松、银装素裹的大地,人们在尽情地滑雪。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中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学习兴趣盎然。

(二)合作学习法

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有利于师生、生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主动地获取新知。

如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时,各学习小组讨论:冬天这位魔术师会变什么?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组讨论,并选出一名汇报员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同学加以补充,我只作适当的点拨启导。通过合作学习,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率,形成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

(三)扶放教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教学时,我通过“扶”让学生掌握知识和学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在“放”中了解学情,做到“以学定教”。

如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时,我有意让学生弄清学习方法:“反复读文——理解内容——启发谈话——感情朗读”。并用这个学法自学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学生运用第一自然段的学法,很容易读懂课文其他内容。这样做,激活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既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培养了学习能力,在“学会”的同时又“会学”。

三、培养能力谈学法

这节课的教学,我借助知识载体,向学生传递方法、策略等信息。通过扎实训练,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一)学会自主求知

只有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才能保证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如学习课文时,我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通课文,然后在小组内互读、评读,最后举行挑战读、比赛读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求知欲强,自主参与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学会交流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