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孙权劝学 教案3篇

学问乐 人气:3.01W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孙权劝学 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孙权劝学 教案3篇

孙权劝学 教案 篇1

教与学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及司马光的文学常识。

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3、理解刻苦治学、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的重要意义。

教与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2、难点:理解刻苦治学、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的重要意义。

教与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课前准备

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并查阅司马光的有关资料。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这个人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后出其不意急袭荆州.关羽率军回救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这个夺荆州擒关羽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三国演义》第75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

吕蒙,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今天要学的《孙权劝学》会告诉我们这个原因的。

2、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学生自由发言)

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介绍司马光)。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用多媒体出示)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读:先听录音,后查找不懂的字音,及不懂字词的注释。(同学自由上台板书,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讨论。)

提示:听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强调:卿qīng岂qǐ涉猎shè孰shú遂suì邪yé更gēng

2、对照注释,自读理清课文情节。(显示问题,允许讨论)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辞学——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大惊——结友)

3、请学生看课件显示图片分角色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提示:一组一个同学,由同学推选,一个复旁白部分,一个复述孙权的话,一个复述吕蒙的话,一个复述鲁肃的话.

(二) 读出自我,合作交流

议一议:本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

学法指导: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1)研讨学习要点一:孙权又是怎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要求:精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来。

小组讨论:

①互相帮助,理解句子含义。

(此时屏幕显示相关背景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文句的含义。)

②各组之间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作答。

学法指导:应联系背景理解文句含义。

提示:

①“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小结: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2)研讨学习本课要点二: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

提示:从鲁肃与吕蒙的“论议”可以看出来。

1、精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说说这些语言描写反映了他们怎样的神情和内心世界,揣摩其作用。

提示: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鲁肃当时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并不是埋怨鲁肃,而是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小结: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语言)

学法指导:白描式的语言描写,既表现出人物的态度、性格、心理,又交代故事的起因、结果,精彩之极。

(三)重点赏读,质疑探究

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者是触动心弦的句子。

提示:四个人合作讨论、理解、然后明确,师适时点拨与补充。

例如:

1、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是什么意思?

2、“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表现出了孙权的什么语气?

3、“①卿今当涂掌事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你如何理解。

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以上问题仅供参考。课堂中还出现其他问题恰当处理。

三、课堂练习

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拨。)

提示:

①读书学习非常重要。(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

②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

③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④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⑤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四、拓展延伸

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谈谈两文内容、写法上的异同。

五、教师总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六、布置作业

根据下面情境写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学,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不爱体育锻炼,身体状况不好;身为同学的你为她感到着急。今天,你准备用你的语言艺术来规劝她。联系你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规劝技巧,写一段文字。(300字以上)

七、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吕蒙辞学——就学

鲁肃—论议—吕蒙大惊——结友

八、学后记:教后记:

孙权劝学 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积累文言字词,了解文章故事内容。

2.通过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

通过角色扮演,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学习难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预习指导】

(一)知识链接

作品简介《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通史,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文章所叙故事发生于三国之初。孙权大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后,不久病死于江陵。鲁肃接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取得益州,形成曹、刘、孙三方鼎峙的局面。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学习过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诵读下列句子,体会句子所表示的语气,标注在括号内。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1)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见吕蒙进步之大;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鲁肃爱才敬才。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看出吕蒙对于自己的进步相当自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生动地表现出了吕蒙的颇为得意。

(3)通过学习,吕蒙由“______________”变得使人“__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

3.阅读《孙权劝学》和《师旷劝学》两篇文言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公曰:“善哉!”

[注释]①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2)摘抄选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3)比较赏析:

【课后巩固】

结合课本注释,翻译下面的字词。

卿今当涂掌事:_____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____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

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

及鲁肃过寻阳:_____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

孙权劝学 教案 篇3

《孙权劝学》作为一篇精练的文言文,是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好文章。其简练生动的笔墨,个性鲜明的对话,极富特色。从教材的编排体系来看,把它放在七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中,紧扣住单元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名人的品格,态度与精神这一要求,同时新教材将文言文分散在每一单元中,也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与积累文言知识,提高自己的文言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 在朗读中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

2. 把握人物对话的特点,揣摩人物神态、心理活动。

3. 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4.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点:

1. 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

2. 人物对话的深意。

教学难点:

情节的详略。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法指导:

朗读法:“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朗读中凭借语感了解大意。

讨论法: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跟同学讨论明确答案。

点拨法:教师针对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适时提示,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学习本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但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相劝,但他都以各种理由推托了。那么,孙权最终规劝吕蒙读书了吗?我们看《孙权劝学》。

二、展示学习目标:

1.在朗读中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

2.把握人物对话的特点,揣摩人物神态、心理活动。

三、初步尝试:

1.熟读课文,掌握注释中的重点词。

朗读要求:

第一步:读准字音,读出句读。

第二步:读出句意,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第三步:结合内容,自由朗读,力争背会。

2.解释难解词语,及古今异义词。

文言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官名、人名、书名。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

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权谓吕蒙曰 告诉、对------说

卿今当涂掌事 主管事务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 了解

卿言多务,孰若孤 谁。 比得上

蒙乃始就学 从事

及鲁肃过寻阳 到了------的时候。 到

卿今者才略 现在

古今异义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博士:古义:当时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求学的较高学位

见往事耳

往事: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情

3.试译课文,翻译重点句。

蒙辞以军中多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四、研讨与赏析: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你能否从这寥寥数语中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朗读时语气坚决,不容推辞,同时又体现其关心、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要读出其语重心长,言辞恳切的味道。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反映了吕蒙为自己的才略长进深感欣喜与自豪。

五、写作小提示: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结论:

说话要符合人物身份,针对说话对象不同,语言要有所变化,语调也应有所不同。

六、尝试二: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历史。

宋神宗:“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2.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3.问题研究: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这个变化过程给你什么启示?

4.送同学们一句名言:

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高尔基)

--开卷有益

5.从文中找出常用成语:

吴下阿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现在演化成一个成语,泛指缺少文才、学识的人。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做刮目相待。刮,摩擦。刮目,擦擦眼。相待,相看待。

七、小结: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即生命有限,学海无涯。通过吕蒙的变化,让我们懂得了开卷有益的道理。同学们,希望你们以此为起点,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八、拓展延伸:

昔日的吴下阿蒙,经过发奋努力,让同僚刮目相待,而《伤仲永》里的仲永虽天资聪颖却因“不使学”而“泯然众人矣”。读罢这两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请自拟题目或以《当吕蒙碰到方仲永》为题写一篇练笔。

九、补充:由本文提炼出来的道理--

1.通过孙权劝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就有收益。

4.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5.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6.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督促周围的人学习,随着社会一同进步。

7.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

8.劝人要讲究策略。

9.不要找借口轻言放弃。

10.只要发愤读书,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